近日,文旅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互联网+旅游”,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将促进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融合,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5G拓宽文旅发展新空间
此次公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各类景区、度假区要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信息消费,5G消费场景将极大丰富。随着5G发展提速,文化旅游行业可以利用5G丰富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促进旅游行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已有多家旅游景区实现室内室外5G网络全覆盖,并相继推出更多5G网络支持下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互动体验。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行业总经理李玲介绍,联通已经开发出包括“5G+AR云”“5G文旅互动直播”“5G文物修复助手”等旅游服务和营销产品,并为智慧博物馆、智慧景区建设提供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
《意见》鼓励各地扶持旅游创新创业,依托技术手段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景区景点提供‘云’服务为线下游提供了数字化管理、营销等一整套升级方案。”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认为,相较于走进景区、博物馆,“云看展”需要带给观众新知识、新收获,这将推动景区、博物馆文旅深度融合。
线上“种草”线下拔
帅气纯真的笑容、蓝天白云的衬托、原生态的高原风光……近日,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丁真火爆全网,其为家乡代言的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在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走红,让理塘及多个相关旅游目的地“一夜成名”。
依托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旅游消费模式近年来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新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业内人士指出,短视频用户中蕴含大量潜在旅游消费群体,网红、明星和旅游达人在为各地引流、分流旅游消费者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其传播的短视频内容往往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今年,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合马蜂窝旅游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邀请全球各地旅游达人、讲解员以直播的形式带领线上用户游览多家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并与在线旅游平台同城艺龙合作打造“旅游+直播”新业态。快手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平台将携手各地持续推出“网红打卡地”等相关活动,同时接入更多旅行服务,为用户提供从旅行决策到产品购买的“一条龙”服务体验,让用户出行变得更简单、更便捷。
专家认为,短视频平台与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意在打通平台链路,依托短视频平台的千万级流量及优质达人资源,创作优质旅行内容,激发用户出游热情,同时接入在线旅游平台旗下的酒店、景点门票等产品供应链以打造消费闭环,从而提升双方品牌核心竞争力。
智能服务让游客更满意
“您好,马上带您去检票口,请跟我来吧。”走进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区司马游客中心,大厅内的智能语音导览机器人热情迎接,为顾客提供指引服务。通过智慧触摸屏,游客还可查询每座岛屿的开放时间、景点和活动内容,并使用蓝牙耳麦与智慧语音导览系统实时交流,在游览秀美风光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通过智能系统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让他们玩得更方便、更安全。”庐山西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兰志春介绍,风景区为每座岛屿的危险地带安装了智慧探测识别系统和紧急呼叫报警柱,同时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实现景区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已实现人员调度、预警报警、客流统计、停车管理等信息化应用,该景区游客满意度大大提升。
今年以来,智慧化旅游管理手段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日益增多。在云南,丽江古城景区运用游客流量大数据系统,统计分析平台对景区瞬时客容量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上海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通过景区视频监测平台,助力景区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入园,从而防范大客流过度聚集。
《意见》指出,到2025年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扫码入园、刷脸通行、人员管控等环节对各大景区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智慧化系统升级建设将成为旅游管理的新趋势。(记者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