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处的阶段对公司的突破能力,也有很大影响。
投资者很容易忽略这个因素。2007 年的时候,万科股价为每股20多元,市盈率40倍左右。有朋友说,不算贵啊,楼价还会再涨,万科往后几年的业绩应该能再增长一倍,这样市盈率就变成20倍了。果如其言,楼价确实涨了很多,万科在2010年的净利润也比2007年增长了50%。但是他只猜对了开头,万科的股价一度跌到每股8元多。这令许多投资者颇感困感,但如果他们读完本小节的内容,应该就会明白。
我们来看公司所处的阶段的划分,通常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这4个阶段。
初创期是企业的初始发展阶段。由于A股上市的门槛较高,包括创业板对业绩指标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能上市的公司都已经度过了初创期。
成长期是企业度过初创期后的较快发展阶段。这时,企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主营业务,品牌,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开始占有较大比例,赢利增长很快。这个阶段的企业就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拥有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突破能力。它的发展思路清晰,产品和经营模式都很有竞争力,销售收人和利润可以轻易地成倍增长。
成熟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阶段。这时,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品成熟,市场份额较高。新产品虽然有条不紊地推出,但由于盘子大,它的贡献度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尽管企业的营收,利润和现金流状况都非常不错,但却很难增长。这个阶段的企业就像一个中年人,事业有成,经济富裕,但却看不到年轻人那种随处进发的活力。
衰退期是企业的没落阶段。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曲线双双下滑,产品毛利率低得可怜,但无力推出有分量的新产品,养老包袱很重,现金流也逐步千涸,公司首席执行官经常更换但无齐于事,员工毫无激情。留给这个阶段企业的最好选择是:或者被收购,或者尽力延长衰老的时间。
之所以划分这4个阶段,是因为不同阶段,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是截然不同的。成长期的企业,即使是在熊市,也会有20倍左右的市盈率,而到牛市,则五六十倍都很常见。但成熟期的企业则不同,在熊市会跌到10倍以下的市盈率,在牛市也很难超过30倍。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企业一旦 被确认进入成熟期,它的股价将会大跌。这是因为,尽管它的业绩可能还在增长,但却远远无法抵消它的估值倍数的大幅下滑。这就是为什么万科、微软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股价却大幅下跌的原因了。
显然,对于投资人而言,最好的阶段是成长期阶段。理由很简单,一方面,企业脱离了初创期的危险,实现了正的现金流,另方面,这个阶段的企业常常能实现超预期的业绩,不断给投资人带来惊喜。而且市场也乐意给这个阶段的公司越来越高的估值。因此,投资这个阶段的公司的股票,将有机会享受绝佳的“戴维斯双击”——每股赢利和市 盈半同时增长的倍乘收益,股价涨幅会大大超过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这当然是投资人最喜欢看到的事情了。
由于成长期如此重要,所以我们还想对这个阶段再作更深入的分析。整个成长期,又可根据增长速度的大小再分为两段:高速成长期(年增长率在50%以上),稳健成长期(年增长率在20%-50%之间)。
在高速成长期,市场会倾向于给公司越来越高的估值水平,30倍~50倍, 甚至可能到200倍。而到I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有时候会极不理性地给它一个不可思议的市盈率。我们看A股2008年年初爆炒多晶硅的时候,市场就是这么疯狂。由于供求缺口,多晶硅从2006年的每公斤60美元一口气涨到2008年年初的每公斤400多美元,令几家生产多晶硅的公司的业绩暴增100%以上。不过,稍微理性点的人都看得出这种涨法是暂时的,多品硅的价格不可能长期维持在高位,因为硅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原料,价格飘涨是由于短时间的供求失衡。但市场却极度乐观地认为这种增长可以持续,连几家没有多品硅生产能力、只是在图纸上规划了几个多晶硅项目的公司也卖出了天价,这当然是- -个极好的卖点。
到了稳健成长期,估值水平会稍稍回落,不过不会下降太多,因为这时人们仍停留在公司高速增长的美好印象中,会倾向于认为公司增速下滑只是暂时的。但一旦企业过了稳健成长期,由于增速下滑被一再确认,且已经下滑到接近市场平均水平,人们就会改变预期,认为企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这时,它的市盈率水平就会大幅下滑,从而带来股价的大幅下降。我们看微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的业绩比2000年时增长了1倍多,但现在的股价却不到2000年最高阶的1/2,因为它现在已经被归入了“成熟期",市场只愿意给它11倍的市盈率。
总之,企业一旦过了成长期,公司的市场价值就可能大大缩水。像中石油、中国神华、宝钢股份、工商银行,沃尔玛、可口可乐这种已经过了成长期的成熟企业,你怎么能给它三四十倍的市盈率呢?所以,巴菲特在每股15港币的时候清空了他持有的中石油,这是明智的。现在,投资者也应该明白为什么万科会下跌了吧。2007 年后,它的成长期就结束了,何况它还遭遇了中国“史上最为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
既然公司所处的阶段这么重要,我们怎样判断公司处干什么阶段呢?
我认为大致可从4个方面判断:
(1)看公司过去几个季度的增速,并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对于一个伟大的公司而言,它的成长期是很长的,有时候会长达10-20年,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也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难, 反映到业绩上就是某两个季度的业绩停滯甚至倒退。这时候就要多作分析,并多和同行的公司比较,如果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谷,相比之下,该公司的表现还算不错,那么就不必为暂时的业绩低谷而过于悲观。如果整个行业欣欣向荣,唯独该公司的业绩不理想,那么就要审慎地考量公司的成长期是否已经结束的问题了。
(2)看核心产品的市场容量。如果市场已经饱和,就像当年的自行车、收音机一样,公司要成长起来就非常困难。因为要在一个饱和的市场中成长只能是抢别人的肉吃,而要去抢别人嘴里的肉就意味着残酷的竞争,毛利的下滑会快过份额的增长,得不偿失。
(3)看公司的市场份额。如果份额比较低,业绩增长的潜力就大一些,如果已经很高了,就意味着成长起来会很难。例如中国人寿,2007年的时候,它在中国寿险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你认为它还会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4)要看公同新的项目建设、新的产品储备,以及多元化和并购策略等。这方面,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就不再重复。
有读者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
(1)是不是只能投资成长期阶段的公司?
(2)你前面说成长期阶段的公司容易实现超预期的业绩,为什么会这样?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回答是否定的,并不是只有成长期的公司股票才能买。那些虽然已经进入成熟期,但有坚固的护城河,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温和增长(20%左右),且估值很低的公司,是可以买入的。例如贵州茅台跌到15倍市盈事以下的时候,为什么不买?考虑到分红再投资的因素,这类股票的长期回报率,并不见得比成长股差。美国的西格尔教授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举过一个精彩的例子:在1950-2003年这漫长的50多年里,成长指标最好的IBM的回报率却被典型的,已进人成熟期的新泽西标准石油打败了,前者的年复合增长率是13.83%,后者却是14.4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悖常理的结果?这是因为,处于高成长期的股票,往往估值非常高,相当f提前透支了它多年的成长性,这就令最终的收益大打折扣。
当然,最理想的组合是“低估值”+“ 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我们也应努力寻找这类股票,但这种机会很难遇到,通常只有大熊市才会有。所以巴菲特常说:“熊市才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它的盘子很小,通常只有二三十亿市值。这种公司,只要开发出一个成功的产品,或者成功地把市场份额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立竿见影地增大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自然也就很容易超预期了。相比之下,如果公司已经处于成熟期,市值高达几百亿,除非像苹果一样开发出iPhone这样引爆市场的产品,否则仅仅开发出一般的产品,卖出区区数亿元,又能对公司的每股赢利有多大增加呢?公司的阶段不同,盘子大小就不同,杠杆倍数就不同,从而实现突破性的难度就相差甚远。
总而言之,在我们看来:最优的投资标的是处f高速成长期且估值较低的公司次优的投资标的是有坚固的护城河,虽然已处于成熟期,但估值很低的公司:最应避免的情况是:在成长期的末期以很高估值的价格买入,在公司成长期宜告结束后却不果断卖出,而自诩为“价值投资”一直持有到成熟期。由于成熟期估值水平的大幅回落,通常会损失惨重。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犯这种愚蠢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