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而且不仅仅是有形的市场,也包括无形的市场。《易.系辞下)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世本》有“祝融作市”说,《尸子》有尧“宫中三市”的说法。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距今5000之前就曾经出现过,尤其是到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 至公元前1046年,延续约646年),这个国家除了在农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之外,在青铜器冶炼、纺织技术、制陶技术、养殖技术等都有很高的水平,而且手I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之所以把国号定为“ 商",就是因为这个国家重视商业,以及人民善于经商。商朝的经济活动中大量使用海贝做为商品交易的一般等价物, 这就是货币的大量使用,其经济活动也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 生产要素私人所有、以利润为动机的经营行为、自由支配家庭财富”等些特征。
所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的非常早,自商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这种市场经济的特征,只不过在一些朝代因为治安或者便于统治的需要,对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例如唐来以来,国家规定上午开市的时间大约在中午12点,以击鼓为号,下午5点左右击鼓闭市,除了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之外的其他时间的晚上没有任何夜生活可言,自由经济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与我们今天谈的市场经济略有差别,主要在于科技水平的差别,古代没有今天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
笔者认为,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总体角度来考量的话,古代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态势与今天讲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都是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经济形式。计则经济与市场经济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态势,它们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区别在F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如果是政府完全不干预市场的运作,则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如果是国家高度控制经济活动,则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如果是国家掌控一部分, 放开一部分, 则是混合式经济形式。从本质上讲,没有绝对的放开,也没有绝对的控制。
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都属于混合式的经济形式,即政府通过对稀缺资源的控制来干预市场,例如商王朝对铜矿、食盐的控制,汉武帝对盐铁酒实行的专营,一直到今天国家对食盐、烟草的专卖以及对石油、矿产、军事工业等的管制,都是国家掌控关键性稀缺物资。国家对那些不重要的、非关键的部分,进行放开,让民间参与经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自夏商周以来4000多年历史,都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或多或少地参与或者千预的历史。笔者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一位卖熟花生的大婶被人追赶的情节。大婶把家里多余的花生炒熟拿到街上卖,也没有吆喝,但是经常被政府的管理人员追赶,有时候藏到我家,有时候在小巷中被追逐,甚至被管理人员拗断秤杆,把花生抛洒掉。我一直不明白,觉得熟花生那么好吃,为什么不让卖呢?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生动情节,国家把一切都管死,其管控的程度不亚于1000年前的唐宋等朝。当然,从国家而言,并非没有好处,像前苏联一样,中国以高度的计划体制实现国家军事工业以及其他重工业水平方面的快速赶超,用实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对于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就西方经济学理论而言,并不都提倡“纯粹的市场经济”,即政府完全不干预市场,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尽管早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倡导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一度占领上风,但是随者工业社会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必然受到其他国家产品和贸易竞争的影响,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政府,即使是很不愿意f预经济活动的政府,也必须要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使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干预市场、影响经济结果或预期。
在这样的特殊时代下,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与消费,投资与储蓄,以及创新就显得更为复杂。但是,市场由最初的以物易物,到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换取商品,到以追逐利益为主要日的的发展过程,期间的各种经济活动仍然是可以感知的。这里以个简单的模型进行讨论。
图6-2是一个简单的企业与家庭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生产与消费”示意图。以生产冰箱为例,冰箱制造厂通过向产品市场提供冰箱这个产品来取得货币收人,家庭或个人在产品市场中支付钱款购买冰箱,冰箱得以进人家庭。家庭的钱从哪里来呢?从家庭或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获得,即通过I作(出卖劳动力)的方式获得经济收人。当然,不要简单理解为家庭一定向冰箱厂提供劳动力,他们可以向任何企业或者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提供劳动力来换取经济性报酬。那么,企业的钱从哪里来的?企业为什么有实力去雇佣劳动力以及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呢?这里就涉及到储旨利投资的概念。
投资兴办企业需要一大笔资金, 这笔钱不论来自于亿万家资的私人,还是来自于国家或者银行借贷,总之都是源于财富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财富。这种积累可能是某个个人的积累,也可能是很多人的存储到银行的积累,也可能是政府税收的积累,总之都是积累的结果。而积累又源于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可供销售的产品以及更广泛的投资,也就无法获得收入进行积累与再积累。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想在任何领域发展和进步都需要先生产、再储蕃(积累)、 后投资;个人、企业、国家想发展和进步也都需要先生产、再储蓄(积累)、后投资。有人会说,去银行借款兴建冰箱制造厂就没有积累吧,不是这样,任何人想到银行借款,都需要抵押、担保等信用手续,不存在毫无信用的银行借贷。
生产是财富的起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生产带来财富是针对企业而言的,劳动带来财富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针对国家而言的。
冰箱制造厂 是由数十万平米的厂房、几千台的机器设备、安全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布局等组成的,而数十万平米的厂房由是一块砖、一片瓦建成的,每一台的机器又是一个个齿轮、一条条螺杆、一组组电机、一台台机座组装而成。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不断的知识经验的积累、科技的创新以及财富的积累等所共同创造的结果,只有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冰箱厂才能建造起来。如果-家冰箱制造厂 在建设完工后,通过管控品质、技术创新、扩大销量,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的时候,就是这个冰箱厂的企业价值不断增加的时候;如果它是个上市公司,在一般情况下, 其公司股票价格越逐渐上升;反之,如果制造出来的冰箱缺陷很多、事故频出、销量有限,没有创新能力,自然会导致企业业绩不好,股价就会下跌。
创新是经济活动中使财高持续积累的必要条件。经济学家们对创新-词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弗里曼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认为" 技术创新包括了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其实所有的创新从其本质上说都属于“无中生有",是将现有的物质以更先进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冰箱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如果某个冰箱厂能发明一种确保鱼肉长久保持新鲜的低温制冷技术,它们的冰箱可能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略胜一筹。而在创新方面有突破的市场参与者因为产品得到更好的卖价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利润的积累也是新的财富的来源,是未来进行投资的基础。
就个人层面的劳动面言,在集权专制的国家,劳动者没有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只是统治者压榨和剥削的对象,是为统治者创造价值的工具。进入到工业文明以来,劳动者逐渐具有了支配自己劳动的权利和自由,这就为劳动者本人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劳动者受雇于企业,在企业工作实践中创造价值、积累经验,为自己以后创造个人财富打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出现-些不受雇于专门企业的自由职业者,它们以自己的专有技术、提供的特别产品或服务面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一个人想积累财富,一定要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殊的才能和技艺,才可能在积累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如果你想通过薪酬(工资)获得较高的个人财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薪酬只是一个人在组织中通过工作面获得的经济性报酬,它休现的是一种劳资双方的交换关系,而日薪酬的实际的构成往往是“基本新酬+绩效薪酬+福利与服务”组成。从财务上讲,薪酬是企业总成本的一部分,所以个人所得的薪酬数额永远不可能超过企业的利润所得,个人想通过工资“发大财”或者“造富”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仅仅是在个人层面想获得较大的财富(没有合伙组建公司等情况),一定需要出色的、特别的技艺、才能或发明创造。例如,在大家都能捕捞很多鱼的前提下,如果某个渔夫发明了一种使 鱼存放时间更长的保鲜技术,他就可以获得极大的利润,因为其他渔夫没有这项技术,不得不在鱼变臭之前将鱼低价卖掉。
就国家层面而言,既包含了数量众多、产品各异的企业,也包含着千千万万个不同水平的劳动者。国家层面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创新各个环节发生是从国家整体乃至全球层面的角度来理解的,这时候可以把国家看做是一个多 元化经营的超级巨型公司,它生产的成千上万种产品为本国和世界各国的人民和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