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有三个主要的股票指数,即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500,但只有一个成为了衡量美国股票业绩的世界标准。它诞生于1957年2月28日,逐步成长为标准普尔综合指数—这是一个从1926年开始编制的包含了90只大盘股的资本加权指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26年的指数并没有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股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因为标准普尔不希望这样一个大公司的业绩主导整个指数。为了弥补这个遗漏并考虑到20世纪50年代许多新公司的成长,标准普尔选择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500只最大的股票编制指数,这500只股票涉及的公司包括工业、铁路和公用事业公司。
1957年,标淮普尔500指数的市值占主板股票市值的85%,很快它就成为衡量那些投资于美国大盘股的机构和基金经理人业绩的标准。标淮普尔500指数最初包括425只工业股票、25只铁路股和50只公用事业股。但这个分类标准在1988年被放弃了,正如标准普尔宣称的那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指数中的股票涵盖经济中主导行业的500家最大的企业”。
自从创立以来,标准普尔指数根据公司的市值、盈利和股票的流动性等标准,不断地更新其样本股。从1957年到2006年,标准普尔指数中新增公司数量为987家,平均每年增加20家。新公司市值平均约占指数总市值的5%。新公司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是1976年,标淮普尔指数新纳入了包括15家银行和10家保险公司在内的60家新公司。1976年以前,指数中唯一的一只金融股是消费者融资公司,因为在1971年纳斯达克出现前,银行和保险公司股票都是在场外交易市场交易的,不能获得其实时报价。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顶峰时期,标准普尔指数新纳入了49只股票,是自从1976年加入纳斯达克股票后新增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在2003年熊市尾声时,新增股票数量降到历史最低,仅有8只股票。可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行业兴替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经济变革促进了工业领域的深刻变化。钢铁、化工、汽车和石油公司曾经一度统治了美国经济,如今,轮到卫生保健、科技、金融和其他消费者服务行业崭露头角了。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从行业角度来分析其资产组合的合理性,1999年,标准普尔与摩根士丹利合作创建了最流行的工业分类体系—全球工业分类标淮(GIGS)。该体系来源于早期美国政府建立的标准工业代码(旧的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我们基于服务业的经济体系)。
全球工业分类体系(GICS )把经济分为10个部门:材料(化工、造纸、钢铁和煤矿);工业(资本品、国防、运输、商业和环境服务);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开采、生产、营销)。公用事业(电、天然气、水和核电站或者传播公司)。电信服务(固定电话、手机、无线设施和宽带),非日常消费品(家庭耐用品、汽车、服装、旅馆、饭店、媒体、零售业),日常消费品(食物、烟草、个人用品、零售、超市),卫生保健(设备生产商、医院、制药和生物科技);金融(商业和投资银行、抵押、经纪、保险和房地产)以及信息技术(软件服务、互联网、家庭娱乐、数据处理、计算机和半导体)。
图4-1显示了从1957年到2006年各行业的市值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这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7年规模最大的材料行业现在变成了规模最小的行业。1957年,材料和能源部门市值几乎占总市值的50%,但如今这两个行业的市值加起来仅有12%。相反,金融、卫生保健和科技曾经是规模最小的3个行业,1957年仅占指数总市值的6%, 2007年却几乎达到了50%。
图4-1行业比重的变化(1957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