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该消息就像夏日的霹雳,炸开了聚在股市上空多日的“疑云”。第二天(星期一)一开市,沪深股市即出现“井喷”行情,两市股指大幅跳空9%上扬,轻松突破了上档多条均线阻碍,最后深成指收报3478. 12点,大涨297. 18点,涨幅为9.34%;上证指数收于1707.31点,劲升144.59点,升幅为9.25%。两市合计成交量为898.54亿元,是历史上仅次于2001)年2月17日以来的天量。除停牌的股票外,两市1001)多只股票全部上涨,且大部分股票以涨停报收。
经历了一年的阵痛与争议之后,国有股减持再次回到了起点。自从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尽管管理层在2001年10月22日做出了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投资者的心态随之出现改观.证券市场因此出现强劲反弹的走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在经过有限的兴奋以后,对于国有股减持的担心又再度强烈起来,市场走势也相应地再次陷入不断下跌的弱势之中。虽然管理层相继推出了降低印花税、降息、降佣金、新股市值售等利好政策,但效果不甚理想。市场走势低迷,成交量萎缩,融资能力也明显下降。正当人们普遍感到迷茫的时候,国务院果断决定,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毫无疑问,这对于重新树立投资者对千证券市场的信心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需要非常清醒地认识的是,停止实行国有股减持,并不意味着国有股减持的方向错了,更不是不需要进行国有股减持,实际上这是在遇到短期内难以逾越的路障之时,我们无奈地再次选择了迁回前行。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坦陈,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订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但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眼下国有股减持的条件不成熟,应该停止。但政策的停止,并不意味着有关国有股问题就不需要解决了,关键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方法与合适的时机。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永远只能绕道走,而不触及它呢?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畸形的股权结构已经明显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解决国有股问题,既是股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需要。
首先,把同一公司的股票按投资者主体的不同而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流通股等多种类型,并赋予其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权利、不同的价格,尤其是规定有的流通有的不流通,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但这种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特色,却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
其次,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经济改革的关键,国企改革能否成功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将不同行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国家将对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很需要行业的关键领域继续保持控股地位,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一般加工产业则不实行完全控股,可以参股。并明确提出,要“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在上市公司里,国家将从过去控股地位逐步分化为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一般性持股等多种持股方式,国有资本将有步骤地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其中降低国家控股比例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