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救市带来变局
市场经济讲求的是市场通过自己的运行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如果经济出现了过度的偏离,市场规律会出现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救助。全世界几乎都是这样,虽然欧美国家一再指责中国“非市场经济”,“行政干预过多”,但当自己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手伸得比谁都快。这也是美欧政治家一贯的作风,对别人指手画脚,自己则恣意妄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美国最大的两家房地产公司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都被政府接管,为了挽救这一局面,美国政府举全国之力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救市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投入了共计12.8万亿美元的救市资金,这相当于美国每个纳税人为经济危机付出了约42105美元。这一数字也是美国市场流动资金8998亿美元的14倍,与2008年美国的GDP总值非常接近,在这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创造了历史纪录。
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强力救助下,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得到了控制,实体经济开始稳定并慢慢步入了复苏。而实体经济的复苏,又促进了股市的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从14000点左右下跌到近6500点,但在政府救市使得经济企稳复苏后,股市重新走强,2011年5月又涨到了近13000点,似乎危机从未发生过。 那些意识到危机将带来股市灾难的空头们通过做空捞了一笔,而那些意识到政府的坚定救市行为必将带来变局的多头们同样也狠狠赚到了一笔。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要有这种敏锐的眼光。
在这一轮危机中,中国政府也没闲着。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会议决定推出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
(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7)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8)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9)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10)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就是著名的“4万亿救市”计划。
如图1-7所示,上证指数在连续下跌到2008年11月之后见底,而“4万亿救市”措施正好是11月公布,投资者可能认为这只是惊人的巧合,但笔者并不这么看。笔者认为正是在国务院决定实行“4万亿救市”方案的举措,一方面坚定了投资者对管理层不会对实体经济放任不管、将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提振内需来对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的决心;另一方面正如前面笔者所作的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分析模型图所显示,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会对实体经济的转向形成一种预期,从而在此时选择资金入场,股市自然就形成了反弹。
之后实体经济的稳步回升,很大程度上正是依赖于4万亿经济刺激的作用,而股市的继续上涨,又发挥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反过来对上市公司形成推动作用,进而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经济回升。而股市上涨与政策救市共同促进实体经济回升后,必然又重新促进股市上涨,于是一轮翻番的行情就此产生,如图1-8所示。
图1-7 上证指数日K线图(2004.11-2010.1)
图1-8 政策救市与行情演进关系
对实体经济的救助,会带来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对比美国和中国,实质上都是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到国内的建设中去,不管是投入金融系统,还是投入工业系统,只有给各个“器官”输血,才能保证其良性运转。每次危机中政府的救市政策都会给股市带来波段机会,除了提供资金加快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支持,政府还有其他提振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其中最直接而有效的措施就是减税。减税对整个经济体产生积极的作用,鼓励实业投资,削减过度投机。从表面上看,投资资金不炒楼、不放高利贷甚至不炒股,但从本质上来说,它通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稳定发展来促进整个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对股市而言是好事,股市将会受到经济增长预期的推动而走强。反过来,高税收将会严重打击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对实业形成打击,破坏营商环境,导致经济放缓、投资者信心下降、股市下跌。因而,政府会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台小规模减税或大规模减税等措施来提振经济,力度越大,对股市带来的正面推动就越大。
反之,如果经济过热,政府同样会干预市场,抑制过快投资,比如限制相关行业的项目新增审批、对房地产行业征收物业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限制企业出口、压缩支出预算等。当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而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抑制的时候,投资者就需要谨慎了,政策救市可以带来波段上涨的机会,抑制措施同样会带来股市下跌的风险,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就如同埋着头拉车,一头冲进了烂泥找不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