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今天,特区40周年,我们尤其思念这位老人
1984年,在特区建设受到很多质疑的情况下,1月24日至2月17日,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对特区的建设成就表示满意,并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给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视察时,小平同志说,这次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是相当快的,蛇口更快。
小平同志还说,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收入可以高一点。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平均主义不行。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再次就特区发表讲话:“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进行了他政治生命中最后一次,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南巡”。以他的最后余力,将处在僵局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了一大步,清除了左的思维对改革的干扰,确保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逆转。
1月22日,深圳迎宾馆,邓小平同广东省、深圳市负责人作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当时就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勇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啊、劲啊,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今天,特区40周年了,40周年,硕果累累,关于特区建设的种种争议已经偃旗息鼓。但是,回顾特区建设的历程,绝非一帆风顺,期间充满了种种的争议和阻力,没有小平等人的坚持和呵护,很难想象我们的改革开放能有今天,特区能有今天。
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中国历史的推动。这次中央高规格纪念特区40周年,重启改革号角,在更艰难的改革进程中,特区仍然会承担“杀开一条血路”的使命。我相信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中国过去40多年所选择的正确的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条不会回头的单行道,我相信特区的下一个40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