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与交易之路是投资与交易的两个成功途径、两个研究方向、两个必备要素,它们并不是矛盾的,而是高度统一、相互依存的,它们都体现老子的道家思想。
有效市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获利方法的有效性成反比关系,市场效率越低,投资获利方法的效率就越高。同时,市场信息在不同环节的“传递效率”与“解读效率”决定着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有效程度。
巴菲特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善于找到基本面“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的差异,他是“价值投资”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这三个字才越来越多的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然而事实上,看似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截然不同”的人其实同样可以成为投资界的翘楚,比如另一位我们不得不提的人物——传奇债券交易员——查理?D,他似乎不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他的成功并不亚于巴菲特。如果说巴菲特是“价值投资”领域勿庸置疑的领袖,那么查理?D就是“交易之路”上无法超越的一道丰碑,他是天生的风险嗜好者并且将交易视为终极运动,由此,他被誉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交易员”。
巴菲特注重价值投资,注重高安全边际与高成长性,他相信市场是非有效的,并且相信市场在长期内的威力,他善于在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时候找到出击机会,因此交易的次数并不频繁,他在超乎寻常的长期持有中让自己成为市场的“少数人”。在这一点上,查理?D则恰恰相反,他注重交易的本质与交易之路,他的日常交易量往往远大于他的交易对手,从1982年起到他去世的近十年时间里,他一直是芝加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员,以至被同行称为“薄利撒旦”(Sultan of scalp),他在巨大的交易量中恰当的“调整身段、调和矛盾”,化风险于无形、化波动为利润,在超乎寻常的频繁交易中同样让自己成为了市场中的“少数人”。
由此可见,“价值投资”和“交易之路”其实是两条并行的成功投资之路,虽然在形式上它们有所区别,但是在本质上,其实它们并不是矛盾。实际上,它们是两项并重互补的策略选择,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它们都要让投资者成为市场中的“少数人”。前者注重的是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但并不排斥交易时机的选择,而后者则注重对交易时机的选择,但也并不抛弃对于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在“新兴与转轨”的市场中,市场往往由投机盛行的阶段而来,因此,对于“投资阳光化”与“价值投资”的引导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舆论导向。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价值投资并不是“不劳而获”,如果在错误的品种上“守株待兔”,那么投资者不仅不会得到 “时间的玫瑰”,反而只会沦为“时间的囚徒”,在没有交易成功率保障下的“盲目价值投资”、“伪价值投资”其实只是验证错误的时间被推迟罢了。事实上,价值投资并非完全等同于长期投资,有人说巴菲特从来不卖股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根据段永平的转述,巴菲特也卖过很多股票,巴菲特说的是“最理想的公司可以不卖”,而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不卖。在巴菲特的持仓中,是有那么几个品种确实是长期不卖的,但是有些股票他也并非长期持有,比如当中国石油的估值高了他也会去卖。因而,可以说长期投资就是巴菲特投资之道的一个重要特色,但这并不是他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交易的动作天生就是短暂的,若在错误的时间上买入正确的股票往往也只会是一种心伤,作为中等资金规模的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其实市场的流动性与交易条件并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投资者只有以“短线的切入点,价值的获利观”(前一句谈交易,后一句谈价值)这两个条件来同时作出要求,将“价值”与“交易”并重看待,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如果我们只谈价值,而不谈交易的门道,那么最终就是变成了对于投机盛行的“矫枉过正”,追求价值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能作为排斥交易的一种理由,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投资之路并不只有一条,因此“价值”与“交易”之间其实并不是矛盾的,甚至它们还是高度统一、高度互补的。现实中,真正好的“价值投资机会”其实并不是太多,它并不能否定大量“交易性机会”的存在,对于价值品种高收益率的预期人们固然垂涎欲滴,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要发现这种价值机会的成功概率恰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投资者对于交易之路、交易门道的掌握同样是不能忽视的。
在投资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愿意说要“多看少动”,从这个建议本身来说或许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把“多看少动”归纳成唯一的解决之道,那么可能就有点问题了。实际上,价值投资的核心并不在于多看少动,而是在于发现高安全边际的投资机会,其实“多看少动”和“少看多动”都可以是一种正确的解决之道,关键是在于怎么去动,投资者会不会动(“多看少动”是指减少盲目性,“少看多动”是指少看少预测、重执行少预测,它们都是“无为而为”)。事实上,如果单纯地以减少操作作为衡量标准,而忽略了在运动中化解风险的实际能力,那么这种无为之举其实只是一种“消极无为”。普通投资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大量、可复制、高成功率”的交易动作同样可以被视为一种“动态的静止”。正象查理?D的交易一样,作为芝加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员,他总是在“积极无为”、“无为而为”地执行交易,始终不渝的化解风险于无形,而从不过多、主观的去预测市场,这就象是武林中使出了“剑过无痕”的“无影剑、无影脚”一样,一切看似平静但就在随和无争里令人领教到了“水漫金山”般的“自然伟力”,其功力不在于形式本身,这可以说也是一种交易的境界。
因此,到底是以“价值投资”还是“交易之路”为重点其实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无论你如何选择,只要你想成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就必须同时具备“发现价值”与“执行交易”两个方面的能力。正如人们一提爱因斯坦就只知他是一位科学家而不知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那样,人们通常也误以为巴菲特只是一位擅长长期持股的投资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交易师,在寻找“伟大公司”的同时他绝对不会忘记“优势价格”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选时”)。
如果说巴菲特和查理?D有什么区别的话,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在交易频繁层度上的不同,事实已经证明,无论交易多寡与否都可以取得成功,交易多寡本身并不能成为判断对错的理由。此外,如果要提炼出他们两人的共同点,那么一句话就可以道破天机——他们的思路都逃不出“东方智慧之父”——老子的道家思想。
A和B分别表示“价值投资”与“交易制胜”两种赢利模式,他们都是通向成功的道路,而C则往往是价值投资的一种误区,它是错误的“价值投资观”,在其实际操作中产生收益和风险的可能性都会比较大,因此不具有可操作性。
【小贴士】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与以查理?D为代表的交易之路,体现了“成功投资”与“成功交易”的两个方向,它们并不矛盾,甚至是高度统一与相互依存的。
★★★波段投资者以“短线的切入点,波段的获利观”为原则,价值投资者以“短线的切入点,价值的获利观”为原则,但是无论如何,交易动作都不可“悔棋”,交易动作总是短暂的。
★★★价值投资并不是“不劳而获”,在错误的品种上“守株待兔”,不但不能拥有“时间的玫瑰”,反而会沦为“时间的囚徒”。
★★★“曹冲称象”的例子是通过船作为媒介来间接得知象的体重,要测量一个复杂物体的体积也只能通过水作为中介来得到结果,而不是用尺或圆规,同理,通过交易执行来化解市场预测的压力就是一种分散决策与无为而为,最好的预测就是不预测。
★★★查理?D总是“积极无为”、“无为而为”地执行交易,始终不渝的化解风险于无形,而从不过多的、主观的预测市场。
★★★查理?D的交易就象使出了剑过无痕的“无影剑、无影脚”一样,看似平静但就在随和无争里令人领教到了“水漫金山”般的自然伟力,其功力不在于形式本身,这可以说就是交易的一种境界。
★★★在典型牛市中,应该多看少动,持有为主,而在震荡市或不确定市场中,就应该多动少看,多执行少判断。动的原则就是让买卖成为一笔划算的交易,并始终坚持,积极实现“先为己之不胜”,动本身不是错误,关键是怎么动,无为而为要求无为的动。
★★★巴菲特: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巴菲特和查理?D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执行以老子思想为原则的投资策略,让自己成为市场中的“少数派”。
★★★巴菲特说:“最理想的公司可以长期不卖”,他并没有说所有的公司都永远不卖。
★★★价值投资不完全等于长期投资,也不等于永远不卖股票,在真正具有价值的品种上价值投资,终点将是天堂,在没有价值的品种上进行价值投资,终点就是地狱。
★★★价值投资与交易制胜并不矛盾,它们甚至是高度统一、相互依存的。价格严重低于价值的“高安全边际”与成本远远低于价格的“高安全距离”在原理上是一致的,有时甚至存在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