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分类学简介
在传统财务、金融、投资领域里,投资者都会在各种分析数字上做出假设,而这些做法都会假设人是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所有环境中做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问题是这些传统理论忽略了人性,而当人性和金钱扯上关系时,理性就会被情绪所影响。
但如果你是100%的理性投资者,你亦可能会因太理性而损失机会,甚至赔上血汗钱,因为在一个不理性或极度不理性的市场气氛里,当大部分是不理性投资时,失败的反而是那些理性投资者。
如2000年美国的科网股泡沫,由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结束,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曾经上升至5000点,如果你是理性投资者,不去追逐这-年多的疯狂升幅,你就错失一个黄金机会,但如果你是理性地去投入这个不理性的周期,然后理性地在5000点时退出,那应该收获不少。
又如在2003~2007年的中国概念时期,如果你明白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期,趁勢赚取一桶金,再到2009时重人股海或楼市,相信成绩不俗。
所以,一个好的投资者,就要做一个理性投资者,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股市中都能理性地捕捉机会。我们首先在这里讨论不理性的心理偏差。
20年来,终于有学术界的研究者,分析人类行为理不理性的一面,从而令我们更加认知自已行为的模式和原因,从而找出原因,明白问题所在而设计投资策略,令我们可以避免心理陷阱。而这个通过心理学了解我们不理性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就称为“投资心理学”,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提示投资者为了自觉而做出的决定、而非引用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值( Expecied Value) 而做出决定,两者的差别就是我们的认知偏差( Cognitive Bias)。
但我想指出,认知偏差不一定是不好的,有时我们并非只从纯金钱数量而做决定,因为个人感觉亦非常重要。
如我们有10万元存放在银行作紧急备用钱,利息非常之低,只有1%,假如现在你需要20万元买车,很多人宁愿借钱也不想动用那紧急储蓄,纵使贷款利息比存款利息要高,但有10万元在银行的安全感可能比利息的支出更重要,问题是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意识”地衡量、比较利害而做出决定,还是靠感觉决定。
有意识地衡量、比较利害,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为,如果过程正;确,我们可以重复运用,而达到长期成功。
投资心理学得到普及的原因是它可以解释情绪在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当我们能警觉这些情绪反应,便可预防或纠正它们,明白自己,明白别人,才可以令自己在混沌的市场中持有清晰的眼光,避免随波逐流、过度自信、反应过度、持股太长等心理毛病。
虽然,认知不一定可改变行为,如我们叫小孩子不要玩火,但他不是一样玩吗?成年人和小孩子其中一个区别在于成年人应具有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具有的自制能力,我也希望你具有这能力,或起码在努力培养这种能力。
在这部分中,我会为大家解释一下 投资里必学的内容,在后面,再将一些投资者常常犯上的错误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