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资者希望增加他们的投资组合的年度收益,就应当把并购套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像巴菲特那样把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预留出来用于套利交易,就可以潜在地使你的年收益增加几个百分点。表18.2显示了,一个投资者每年预留出投资组合的25%用于从事并购套利交易。假定投资者在并购套利中可以获取20%的年度收益。投资组合的其余部分(75%)被投资于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中。
从1960年的10000元投资开始,到1998年末投资者将会使他或她的资产组合价值增加到1,774,802美元。这是一个每年高达14.6%的复利收益。与此相比,百分之百地将资产组合投资于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的投资者,他的10000美元投资仅增长到817,402美元,不足前者的一半。其复利收益为12.3%。
使你的收益每年增加2.3个百分点就使你大大降低了年度亏损的可能性。在表18.2的例子中,把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的投资者,在设定的38个年份中遭遇到了8次年度亏损。将资产组合的25%投资于套利交易的投资者,在38年中仅有5次年度亏损。并且自1975年起整整24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生年度亏损。
在账面上,年收益增加2.3个百分点似乎并不多,但是,年复一年地按复利计算,2.3个百分点会产生一个显著的、不断增长的效果。随着套利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如果一个投资者在每年套利交易中平均获得25%的收益,那么到1998年,10000美元的投资组合将会增长到271,9955美元,相当于15.9%的复利收益。
就像我先前提到的那样,巴菲特正在将其客户投资组合中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于并购套利,并且在融资购买股份。融资套利大大提高了他的收益。合伙业务能够击败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并不奇怪。在表18.2中,我们可以看到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收益本来可以如何增长的。如果一位投资经理把资产组合的一半投资于指数,而将另外一半投资于套利交易,那么就可以获得20%的年收益。在第三栏里,假定投资经理用保证金来购买套利证券。你可以看到,一旦借款收购,收益就会与巴菲特的所得相当接近。
如果这样的收益是可能的,那么为什么不更多地从事套利交易呢?坦率地说,大多数投资者都被教导要通过股票的不断上涨来获取20%~30%的年收益。因此他们感到每次仅赚取少数几个百分点的利润很可笑,他们没有意识到,把这些小利汇集在一起就可能使年收益超过主要的市场指数。
巴菲特的行为并不孤独。全世界有数百位专业投资者对涉及并购的股票进行着即时的投机。他们几乎不做别的事情,只是坐在终端前面收看宣布并购消息的有线新闻。每当一条消息在屏幕上闪过,他们马上会对交易进行即时分析,形成战略并采取行动。根据目标的不同,他们或者会在数小时、或者数天内结束交易。一些投资者则会持有他们的股份直至并购达成,再收回资金或者股份然而,一切迹象表明,没有任何人能够像巴菲特那样成功地在交易中获利,因为他只从事“稳操胜券的交易,而这种交易在现在所宣布的并购中变得越来越少。巴菲特同样也具有极大的耐心。“投机者们”则需要通过交易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一般倾向于以最快的速度对尽可能多的交易做出反应,有时会在公司发布全部的并购细节之前就开始行动。然而巴菲特会在每年宣布的数百项并购中精挑细选出少数几项交易。他更有可能会对交易进行彻底的研究,并等待目标股票暂时回落来锁定可靠的高收益。
巴菲特与其他“投机”专家们的区别还在于,他几乎总是以普通持股者的身份出现。他总是在并购宣布后才进行交易。而不是运用他的影响及财力来迫使交易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套利商们的典型做法)。他也决不会投资于虚假并购。巴菲特的主要目标是从差价中获取利润,而不是为了控制公司并强制经营转换。他对获取资产以进行拆分也不感兴趣。他认为,他的角色只是在利用这些交易所体现的诱人的数学运算方法。交易本身与巴菲特毫无关系,因为他很少关心他所交易的公司。他只是在搜寻不同寻常的获利机会,并猛扑过去。
那此试图证明在股市中可以稳操胜券的投资者们,只需察看巴菲特及格雷厄姆始于20年代的惊人的套利记录就足够了。在巴菲特的案例中,很明显,推动其年收益超出一个老练的投资者预期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并购套利,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也是最值得称道的:“实际上,任何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套利活动获取类似的、能够在股市中胜出的收益”巴菲特在其1982年度报告中这样说道:在我看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合伙业务以及伯克夏连续63年的套利经验表明,“有效的市场理论是多么的愚蠢,少数的几个幸运的例子并不能够改变这样的结论,我们不必去发掘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实或者挖空心思地去探究有关产品与管理的奥秘——我们只是去做那些一目了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