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与货币
黄金与货币的关系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黄金真正在货币领域“大展拳脚”,成为货币体系中的基础或中心货币仅是200年前—19世纪初的事,之后两者关系不断地调整变化;当今黄金与货币的关系,与“金本位”时期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当代黄金投资,也与传统黄金投资有了许多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谈起黄金与货币的关系,大家使会立即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句话:“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这就是说,金银的自然特性特别适宜做货币。黄金成为货币固然与其特有的自然属性有关但正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因人类商品生产、交换的需要而产生样,黄金成为货币也是人类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一个结果。人类商品生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货币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材质在变化,而且功能也在扩展,黄金作为货币的社会职能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是在不断变化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黄金的货币属性要做历史性、阶段性的分析。
金币出现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希腊文献记载,在2500多年前,吕底亚国王科罗修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块金币。而黄金被赋予货币职能的历史比铸币的历史还要悠久。黄金货币首先是从金块开始的,而后才有金币,如我国《汉书·食货志》就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制定的币制:“太公为周立九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67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王始都于郢,当时黄金已被大量做成货币,现已有大量实物出土。这些货币黄金仅是被分割的小金块,尚不具有依现代的观点观之的有精美图案的金币的标准。另外,黄金在货币领域中的应用历史虽是十分悠久,但从当吋的总体趋势看,黄金货币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使用,金币在各种货币中被作为“上币”,仅是一种权势的象征。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黄金的货币表现在局部可能突出,但并不是世界通行的主导货币。因为当时黄金的数量很少,不足以承担起广泛的社会交换的支付功能,而且当时是自然经济主导,商品交换的数量、规模也不大,也没有大量使用货币的客观需要。黄金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时期中主要是充当神灵祭祀品和帝王的财富,只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发展、成熟和黄金生产力的发展,黄金的货币职能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才得到日益强化,19世纪“金本位制”的建立是黄金货币职能发挥的顶峰。
1.金本位制
在“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中黄金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支付手段,黄金就是货币,具有自由流动、自由铸造、自由进出口等三大特征。人们般以19世纪初的1816年英国正式进入金本位制为标志。由于英国是当时世界经济与金融的中心,英国的对外贸易量占了世界总量的大部分,因而英国金本位制的建立对世界,首先是对欧洲有重大的影响,欧洲各国随之也陆续实行了“金本位制”。之后关国、印度等国也实行了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金本位制”成为世界主导性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并不是-夜间冒出来的神物。早在14世纪,西地中海地区涌现出了一些经济在当时走在欧洲前列的小君主国,如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城邦。这些城邦大多是采用金银复本位制,金币、银币同时作为社会通行的支付手段。由于这些城邦处于欧洲、非洲贸易的中枢地位,在与非洲贸易的过程中,非洲黄金大量流入这些地区,因而这些小城邦成为当时欧洲黄金积蓄最多的地区。
在复本位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运动过程:即人们往往愿意把贬值的金属货币花出去而储存吏值钱的金属货币,久而久之,市场上流通的都是贬值的金属货币,而良币则被人们更多地作为财富储备、储藏起来而退出了货币市场流通。当时的情况是,大量非洲黄金的流入使这些城邦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变化。因为黄金数量的增多,黄金的价格下跌,金银兑换比例下降,用黄金做支付手段比白银更合算,于是,人们开始日益增多地使用金币,从而使这些城邦国家早在14世纪就逐步形成了“金本位制”,但它们的“金本位制”并没有延伸到更广泛的地区。这是因为,它们经济规模较小,不足以对更广泛的、乃至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300多年后“金本位制”发生在英国则不同了。因为300多年后欧洲的经济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了,世界制造中心、金融屮心转移到了英国,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欧洲的黄金也向英国集中,如西班牙、葡萄牙从非洲、拉丁美洲掠夺的黄金最终都流向了英国,最终,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又在英国重演。另外,当时东方的中国和印度都是银本位制国家,进行东西方贸易时对白银的需求量很大,而且东方的白银价格高于欧洲,欧洲当时的金银比价是1:15,而在东方是1:12和1:13,所以白银出口到东方在经济上更合算,因此使欧洲的白银大量外流而出现相对短缺,而当时欧洲的黄金比较充裕,价格也就较便宜,以金铸币不仅使用方便,而且经济上也合算,所以英国早在19世纪初正式成为金本位制国家之前的1717年就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的国家。
金本位制还有一个由国内币制向国际币制发展的过程,因为英国是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欧洲各国经济与英国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英国1816年正式建立金本位制以后,欧洲各经济大国也不得不向英国金本位制靠拢,欧洲各经济大国也开始陆续建立了金本位制。50多年后的1867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又通过决议,承认黄金是世界货币的唯一形式。这标志着金本位制又由欧洲推至世界,因此一般都把这个日子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开始,至20世纪初的1914年,世界上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
在“金本位制”时期黄金权势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历史高度,其原因不仅是黄金在货币中成为主导性的中心货币,具有压倒其他货币的权势,而且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商品经济占据了社会经济越来越多的份额,交换日益频繁,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财富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的权力也日益增大。”不仅是因为黄金在货币中成为中心货币而且是因为货币在人类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提升了,所以黄金获得了更大的社会权势。因而产生对占有中心货币地位的黄金权势的崇拜与迷信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难怪那时有不少人对黄金会说出那么多溢美之词,而有些人又会咒骂黄金是万恶之源了。但当代人对这种因黄金而产生的极端的感情的张扬是难以理解的。
如果从西地中海一些城邦的金本位制算起的话,那么“金本位制史有500多年;如果从英国正式实行金本位制算起,那么金本位制存在了个多世纪;而如果从巴黎会议算起,那么金本位制的历史仅有50余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禁止黄金自由进出口,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也即停止了。
2.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止的金本位制在大战以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所谓一定程度的恢复,是因为对黄金不再是实行原来的可以自由支付、自由铸造、自由进出口的传统严格意义上的金本位制,而是实行已对黄金的货币职能有众多限制的“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中,仅是在外汇平衡时保持黄金的结算支付能力,而且流通的是纸币而不再是黄金。纸币发行虽以黄金为基础,有法定的含金量,但不能随意兑换黄金,只能在一定数量以上,根据一定用途兑换400盎司的金块。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在20世纪20年代都实行的是金块本位制。这是当时黄金拥有量较多的国家做出的选择。
另外一些国家是将本国的黄金和外汇存入金块本位制国家,如果要兑换黄金,只能是将本国货币按照法定汇率,兑换成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再在该国兑换黄金。木国货币虽有法定含金量,但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兑换黄金。这实际上是把黄金完全排挤出国内货币流通,而仅保留其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支付的职能。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各国货币与英镑形成汇兑关系,这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以英镑为国际中心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受到了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溃的沉重打击。因为华尔街股市的崩溃在欧洲引起连锁反应,使英国于1930年放弃了金块本位制,英镑贬值了。一些国家,特别是比利时和荷兰陷入了困境,因为它们的国家外汇储备大多是英镑,而不是黄金。美国的金本位制也只是艰难地维持到1933年,最后不得不把黄金的价格由每盎司20.67美元上调到35美元,但仍未能如愿地把美国的经济挽救出来。金块本位制也陷人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20世纪30年代金块本位制的痛苦经历,并没有使人们放弃对金本位制的追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为了准备战后的经济重建,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公园举行了世界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美元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美元和黄金挂钩,这实际上是一种黄金汇兑本位制,只不过中心货币由英傍变成了美元。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1)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2)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的幅度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果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干预。
在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中,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官价在各国央行的管制干预下稳定了20多年,一直持续到1968年。后来这一价格因受到黄金挤兑风潮的冲击进入了双轨制阶段。到1971年,美国宣布终止每盎司35美元官价兑换黄金,金价实现市场浮动制,双轨制结束。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中,黄金虽不再用于支付流通,但仍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工具和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构筑基础。
3.牙买加协议
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的重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遇到了日益增加的严重挑战。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财政赤字开始不断增加,美元面临贬值的压力。另外的一个经济因素是欧洲“二战”后的10多年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复兴,拥有的美元日益增多,在美元不稳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开始抛美元而挤兑黄金。1960年10月出现了第一次挤兑黄金的高潮,美国为平息挤兑风潮和防止黄金储备的进一步流失,而与英园、法国、联邦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总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人市稳定金价,当金价突破35.2美元时就抛金打压,而当金价下跌时就买人黄金。以期通过“黄金总库”平抑价格,调节需求。
1967年11月又爆发了第二次挤兑风潮,“黄金总库”入市干预,到1968年3月就向市场抛出近千吨黄金。但当时越南新春攻势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黄金挤兑风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有扩大之势,“黄金总库”在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只得放弃干预,此时“黄金总库”仅剩下了1/8的黄金储备,仅1968年3月14日一天黄金市场交易就高达400吨左右。
干预失败后,黄金市场实行了双轨制,即各国央行间仍可按35美元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但市场黄金交易价格自由浮动。三年后的1971年,挤兑风潮又起,美国不仅放弃了市场干预,而且宣布停止履行按官价兑黄金的义务。为了维持黄金美元汇兑本位制,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之初,美国黄金储备有2.2万吨,而1960年黄金挤兑风潮过后,减少到158万吨,到1971年关闭以官价兑美元的窗∏时,仅剩下了0.86万吨黄金储备,至此美国已减少了61%的黄金储备。确实当时美国已无多少老本可拼了,从此金价进入自由浮动时期,布雷顿森林世界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过数年的工作,1976年1月8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通过了《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有:①实行浮动汇率;②黄金非货币化;③确定以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为国际储备资产;④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⑤增加会员基金份额。
《牙买加协议》确定了国际货币体系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方向。两年后的1978年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改方案完成,并以多数票获得通过,有关黄金非货币化的内容如下:①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②废除黄金官价,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③取消必须用黄金向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④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用所得利润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⑤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某些支付。这就是社会上广泛谈论的黄金非货币化的内涵与由来。黄金非货币化在许多方面对黄金的货币职能做出了限制。
4.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非货币化的推进,使黄金的商品属性回归,金价完全市场化,各国央行由黄金的主要买家变为纯卖家,每年黄金市场上90%以上的黄金被作为工业原料,为首饰加工业和其他制造业所吸纳,绝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总之,黄金的商品特征日益突出。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土认为,当代黄金已成为一种一般商品,但是,对黄金非货币化的这种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我们对于黄金非货币化应该做出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黄金非货币化是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从当今的现实情况来看,黄金非货币化在实践层面与法规层面的进程相比,存在着滞后现象。1978年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获得通过,这标志着黄金非货币化在法制层面上的完成,但是,至今在实践的层面上,黄金并未从货币领域完全退出,仍有许多货币职能遗存:①流通功能:黄金的货币流通功能消退得最快,现在基本上已丧失殆尽,黄金货币更多地是作为财富储藏而非社会货币流通的工具,但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可以流通。②价值尺度:现在商品不再以黄金作为定价的尺度,但是黄金的价格变化仍然是衡量信用货币和追踪经济通胀的有效工具,而成为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③储藏手段: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到2011年9月末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0707.1吨,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18.6%;私人储藏金条27759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5.4%。④清偿方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废除会员之间及会员与组织之间的用黄金清偿结算的规定,但是现在黄金实际上仍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货币进。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货币化规定设立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做国行往来结算的方式际间的支付手段,但特别提款权的推进并不顺利,远远低于预期。因此,当代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傍、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在国际贸易往来结算中发挥作用。
第三,黄金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可以24小时在世界各地不停地交易,极易变现,黄金可以迅速地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所以形成了黄金、货币、外汇三者之间的便捷互换关系,甚至几乎没有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可以与之相媲美。这是黄金货币功能的一个突出表现。
第四,一些货币仍然在制度的层面上规定与黄金存在着必要的联系,如欧元货币体系在1999年1月正式运行时就明确其储备资产中黄金占15%的比例。再如,1999年《华盛顿协议》中15国央行及组织确认黄金仍是国际资产的重要储备。黄金非货币化后各国央行虽不再直接用黄金结算,但仍承认黄金是可以接受的金融资产,在双方资金往来中发挥作用,如以黄金抵押方式的融资贷款等。
第五,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传统的货币功能弱化,但同时也为新型黄金投资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出现了日益增多的黄金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是金融投资产品,是为黃金投资盈利和规避市场价格风险而设计推出的。从国际黄金市场交易看,黄金投资使用的交易标的物主要是衍生品,而不是实金。现在我们谈黄金投资往往就认为是买卖金砖(炒金),实际上以金条为标的物的黄金投资量仅占市场总交易量的3%左右,而97%以上的黄金市场交易量是黄金金融衍生品交易。黄金金融衍生品交易数十倍地放大了黄金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当今黄金市场在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仍是金融属性主导的市场,是一个金融市场,而非一般商品市场。
因此,我们对于黄金非货币化的评价是:黄金非货币化已经使黄金的货币职能大大弱化,但黄金非货币化作为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尚未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还有众多的货币职能遗存,黄金是一种具有货币职能遗存的特殊商品,所以它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在金融投资领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最终黄金非货币化是否可以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像白银一样成为一种普通商品呢?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评估也不一致。这也是需要我们作出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