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风云变幻之下 救兵终于出现?!制裁之下 华为奋力一击!
文/Doris 终究还是来了。
华为的下一代旗舰机终于官宣了发布时间。
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表示,将于今年9月份发布新一代华为Mate40手机,搭载最先进的华为麒麟5G芯片。
坏消息是,麒麟系列芯片9月份以后将无法再生产,华为Mate40将成为搭载高端麒麟芯片的“绝版”机。
众所周知,台积电断供是主要原因。
据一财从高通以及联发科的多位内部销售人士处确认,目前华为最快将从Mate 40开始使用两套处理器方案,一套是华为麒麟方案,另一套可能从联发科或者三星备选,其中Mate40的高阶系列将使用麒麟9000,标准版很可能采购外部的芯片方案。
风云变幻 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星的出现,让不少人感叹: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三星此前在屏幕上“断供”华为,让这一次双方的合作变得更加谨慎。作为终端市场的竞争对手,华为如果跟三星合作,当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难题,但是不得不如履薄冰,随时做好被“坑”的准备。
此前盛传的华为与高通的合作则更为复杂。
7月30日凌晨,高通宣布已与华为签署了一项长期专利许可协议,并将在第四财季获得18亿美元的追补款。
但是,受制于美国禁令,高通无法在5G芯片上与华为展开合作。 目前,高通仍然还在游说特朗普政府,呼吁取消公司向华为出售芯片的限制,表示出口禁令不会阻止华为获得必要的组件,反而会把每年80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其海外竞争对手。
是否能说服特朗普政府,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联发科似乎成为最大受益者。 作为和台积电齐名的半导体产业厂商,联发科是全球著名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也提供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
在5月16日美国新一轮禁令消息出来后的两天,联发科股价飙升12%。而在最新的财报预计中,联发科预测三季度营收环比增加30%,远超于市场预期。
不久前,华为和联发科达成了合作协议,下了1.2亿颗芯片的订单。
受此消息的影响,截至8月4日收盘,联发科股票大涨5.17%至732新台币,市值暴增571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6亿元),再创新高。 从5月16日至今,联发科的股价上涨幅度已经达到了70%,成为此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Plan B 是转机 还是隐忧?
虽然华为目前主要选用了联发科作为海思的候补,但在业内看来,联发科的处理器在速度,图像处理领域仍有差距。
从市场来看,联发科的处理器也多用于定价在2000-3000元的手机型号上。近期发布的一款采用联发科最高端5G SOC天玑1000+的安卓机型为iQOO Z1,售价仅为2198元起。
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华为向联发科采购的处理器都用在中低端机型上,支撑华为高端旗舰,联发科够格吗?
乐观来看,麒麟芯片的图像处理能力正是联发科的短板,如果能互通有无,对双方都是长期利好。
此外,擅长中低端的联发科,并没有安于中低端市场。
8月7日消息,安兔兔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手机SoC性能榜。联发科的天玑1000+冲进了前三,仅次于骁龙865 5G。
天玑1000+的制程是7nm,而在半导体领域,目前先进制程工艺已上马5nm,包括苹果A14、麒麟1020、骁龙875等一众旗舰SoC。
外界的忧虑不绝于耳:即便是和联发科合作,产品也很有可能只能用在华为的中低端机上,好不容易打下的高端机市场,怎么办?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据外媒报道,联发科将于明年二季度推出下一代的5G旗舰智能手机处理器天玑2000,据悉,天玑2000将采用5nm工艺打造,同时5G网络也会有所改善。
如果顺利,联发科给华为旗舰机型供货,不是没有可能。
华为需要联发科,联发科同样也需要华为。 此前,Digitimes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AP(应用处理)市场,联发科以38.3%的份额跃居第一,超越了高通的37.8%。华为海思则以21.8%的占有率列第三。
联发科此番抢眼表现与华为加单有关。在当前华为热销产品中,已经有多款机型搭载了联发科天玑系列芯片。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在未来不短的日子里,联发科出现在国产手机里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被迫无奈!只为和时间赛跑
和联发科合作,对华为来说是权宜之举。
根据目前消息来看,华为将会在2021年,成为联发科的最大客户,这会对华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联发科和海思是不冲突的,两者是互补关系。
麒麟处理器并不会就此停产,它只是会暂时淡出消费者的目光,在背后持续研发。
等到美国禁令解除或者国内芯片制造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麒麟肯定会再次生产,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对于相机算法的问题,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将麒麟芯片的长处同步到联发科机型上。
这一命题的成立,证明华为在2021年乃至2022年仍有足够大量的天玑n千系列高端芯片以供旗舰机型P50、mate50、P60等等搭载。
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在芯片领域开拓了十几年,从严重落后、到有点落后、到赶上来、再到领先,有着巨大的研发投入,过程很艰难。但是在芯片制造这样的重资产领域,华为并没有参与。 有人在这段话里读出了遗憾,有人却读出了华为的决心。
在前不久,华为悄然启动了一项名为“南泥湾”项目。这项目意在制造终端产品的过程中,规避应用美国技术,以加速实现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有人猜测,华为之所以用“南泥湾”命名这个项目,背后的深意在于“希望在困境期间,实现生产自给自足”。
结合种种情况来看,如果能实现与联发科的有效合作,华为能获得超过两年的喘息机会,同时静待相对完全自主的国内供应链提升至高位,最终打造自主程度高的“国产芯片”。
当然,和联发科合作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联发科也是没有生产工厂的,这意味着华为所需要的芯片又增加了额外的一环,手机的研发进度将会由联发科及其代工厂所掌控,位置会有些被动。
比如说,现在的华为每年秋季发布新款处理器推出Mate系列的产品,如果使用联发科处理器,进度决定于联发科新款处理器的研发和代工厂的量产进度。
最令人担忧的,无疑是后续美国再对联发科下手。
外部环境的多变打破了正常的商业逻辑,却也逼迫着整个行业自我革新。
没有人会是最优解,正如余承东所呼吁的一样,国内半导体产业应该全面发展,突破关键领域技术限制,才会是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