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看股市]牛市来了?A股火速站上3300点!券商之后 又一板块蓄势待发!
沪指收盘大涨近5.71%,达到3332.88点,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非常给力,出现牛市人传人现象。
金融掀起涨停潮,扛起大旗,领涨各大行业板块。
牛市将至,券商先行。
从历次牛市来看,券商一般先于市场整体行情启动,故被视为先行指标。
今天A股放出天量,两市合计成交突破1.5万亿元,达到1.56万亿元,成交额创5年新高。
板块方面,中芯国际板块内概念股集体高开,中芯国际港股同样大涨,股价刷新历史高位,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启动牛市,需要政策面、基本面和资金面三方面的配合。
但这些是牛市的必要前提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如果今年牛市就来能持续多久?是否是短命牛呢?
因为历史上A股往往是牛短熊长,大部分时间都做箱体震荡。
看历史 牛市根基何在
时间回到2005年,那波至今最大的牛市,上证综指在28个月上涨了500%,但在随后12个月下跌72%;而到了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牛市来了,上证10个月涨了150%,随后7个月下跌了50%。
这跟A股的投资者结构有关系,资金短期投机属性强,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随着普通人把钱交给基金,让机构大资金去打,长期资金更理性,这跟欧美股市发展一致,美股90%的交易者都是机构。
两次牛市出现的情况并不一样。
2004年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获得流通权,向上市公司支付对价,注入优质资产,还承诺了更高的利润。
上市公司ROE从2003年的10%左右,2004年陡然升至20%左右,激发了全社会股票投资热情。
后面的年份,随着净资产收益率逐步下降、回归,股市又回到2000-3000点做箱体震荡。
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
股市一扫沉闷之气,沪综指从2013年6月最低点1849.65,一路涨至2015年6月5178.19。
这一轮上涨是从创业板开始的,高科技概念层出不穷,一会石墨烯、一会无人机、一会生物科技,概念炒作盛行,而没有实际的产出,政策一管,市场迅速下跌。
仅有2014年的“快牛”同期叠加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关键是看中国能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才是牛市的根基。
对比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的供给侧改革,能够理解今天的中国。
1981年,里根上台,向国会提出“经济复兴计划”,通过各种减税、放松管制、自由竞争等措施释放企业活力,催生了上世纪90年代“新经济”崛起,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979年风险投资额仅为25亿美元,1997年达到6000亿美元,18年间增长了240倍
资金主要投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产业,微软、英特尔、苹果、雅虎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都得益于风险投资。
得益于经济良好发展,美股逐渐上涨,在1984年略作调整后,走出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里根执政期间,标准普尔指数从105点涨到353点。1987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从1987年10月的291点涨到2000年3月的5048点,涨了16倍,多走出13年的大牛市。1981-2000年,被称为股市的“黄金二十年”。
中国已经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也在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对照里根经济学,基本思路一致:都强调通过改革“供给侧”,促进产业升级,以此推动经济新一轮增长,更强调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公关核心技术,而这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要的不是“疯牛”,而是“长牛”。
当然不确定因素也有,2020年是新老交替的一年,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新产业能否迅速发展起来,也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利润可能会出现下滑,股市同样会出现调整和反复。
估值修复迎来资金宽松 科技白马助推
上半年是结构性行情,只有部分行业大涨,多数板块没有启动。
刚过下半年,就突破了3000点,各种利好因素预示着牛市启动。
很多人认为能推动牛市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没错,金钱永不眠,资金总要寻找增值渠道。
但股市并非货币现象,放水,资金面宽松,对股市是利好,
股市有投资价值,能赚钱,资金才会进入,如果赚不到钱,资金也不会进来。
根本上涨还是要需要有产业支撑,需要公司收益利润提升。
能不能赚钱,很多时候也是相对的,如果房地产没股市赚钱,资金也会涌向股市。
庞大的居民储蓄转移。在存款、理财等收益下行、房主不炒的背景下,居民储蓄要寻找出口,A股无疑是承接大量资金的市场。
政策信号也传达出这点,引导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
今年1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进入方式,不局限于投资理财、债券、股票和养老基金等投入资本市场。
此外,外资也在不断流入A股,外资流入的股票大都是重点关注的白马股,行业经过自由竞争,集中度提升,形成寡头垄断格局,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白酒、医药、食品饮料消费白马股属于传统行业,业绩增长较稳定,而科技龙头股属于新兴白马股。
科创板个股进入上证综指样本,将助推其进入长期慢牛。
科创板是国家长期发展高科技国家顶级战略的最重要的举措和落地实施措施,其上市个股有政策面和资金面长期支持,因此,科创板个股进入上证综指样本,将助推其进入长期慢牛。
今天大涨的中芯国际概念股票里就属于新兴白马股。
中芯国际引爆半导体
中芯国际回归A股,带动了 A 股芯片概念板块的全线上涨。
7月5日,中芯国际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依据发行人与联席主承销商协商确定的发行价格27.46元/股,本次发行规模超过人民币50亿元。
此外,此次战略配售对象共29家,合计配售金额共242.61亿元,不仅有国资基金,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参股基金认购中芯国际科创板首发股票。
中芯国际回归A股,可能会带动大陆半导体制造业的估值,更何况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半导体制造是大投入、长期积累的产业,这就决定了半导体国产化是场持久战。
2018 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收入结构显示,国内自给销售额只有 251 亿美元,而同年从国外进口额高达 3121 亿美元,是国内自给的 12.3倍。
对此,国信证券预测,如果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供给能替代巨额进口的需求,国内半导体还有10倍以上空间。
但科技股容易出现泡沫,估值普遍偏高,这是因为科技股的业绩要未来才能释放出来,以现在的业绩去看,市盈率必然是偏高的。
真正决定科技股是否有投资价值的不是估值,而是发展前景。
举个例子,特斯拉前几年现金流一度中断,一直亏损,但并不影响其股价上涨,今年以来特斯拉上涨了500% 多,现在市值已经突破2200亿美元。
因此,不能只看财务数据,只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即使现在没有释放,未来也会释放。
中芯国际研发意愿强烈,投入高,而未来建厂和研发投入资金需求高达千亿元,对资金需求强烈,市场给予厚望。
但也有风险和差距需要正视。
在中芯国际的招股书里,特别提到了“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调整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中芯国际代工技术和台积电、三星比确实不行,就算台积电不代工,还有中芯国际撑着,大不了技术退回几十年前。
但事实上,落后的技术依然不是自己的,还是对外有依赖。
不仅制程不够先进,还对美国设备依赖大,绕不开美国技术,如果靠中芯国际代工华为是不太现实的。
这是现状。
正视差距,并不丢人。
同样,保持独立见解,不跟风投资,诚实地审视现状,不管踏空还是亏钱,都不丢人。
而像某些流量明星刷榜把自己刷成第一,还真以为自己就是第一,那才丢人呢。
中国半导体事业,还需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多一分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