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10年以上的调整期,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
2000年纳斯达克市场崩溃,经济发展前景堪忧。为了促使经济复苏,美国政府大幅度降低基准利率(从2000年5月的6.5%下调至2001年12月的1.75%)。
为推动经济复苏,当局采取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而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得资金价值下降,资金开始向房地产市场流动。
股价指数上升,国民实际收入提高以后,住宅需求增加。
抵押货款机构的积极运作,调动起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氛围。最终,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的原因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达到顶峰的2005年8月,普林斯顿大学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在巴西举行的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会议中提出:“美国房地产市场形成的泡沫将在2006年上半年给全球经济带来危机,泡沫最快将在3年内破灭。”
2005年全美平均房价上涨率高达50.5%,房地产的价格与收入相比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到2007年,可支配收入与家庭负债的比率已经上升到312%。
2005年,出于对房地产市场巨大泡沫的担心,政府在一年之内将基准利率由2.25% (2005年 1月)提高到4.25% (2005年 12月),购房者的还货负担进一步加重。
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3180亿美元,国际收支项目赤字达:7257亿美元,并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外国投资者担心其后的股价下跌和美元疲软会带来汇兑损失,开始出售美国的股票、房地产、债券,从而减少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住宅销售开始锐减,待售房产持续增加。
2007年10月,道琼斯指数从13 930点的峰值开始急转直下。石油价格从2006年末的每桶61美元上升到2008年7月的每桶145美元。由此带来的物价上涨造成了国民实际收入的减少。
中产阶层、低收入阶层偿还货款的能力开始下降,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不良债券增加,导致了次货危机的发生。
美国政府先后8次下调基准利率,由原来的5.25% (2007年9 月) 下调至0.25% (2008 年12月),政府承认了经济大衰退。此后,资金离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转移到石油等原材料市场,这让暴跌的房地产市场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