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危机应对处方——低利率政策与财政扩张政策
世界各国认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根源与200年纳斯达克市场崩溃的原因是一样的,都在于流动性不足(信用紧缩)和高利率政策,因比采取发行国债的财政扩张政策,以及超低利率政策等向市场投放大量资金。财政扩张政策是指在经济发展停滯期间,政府为激活经济而大规模扩张财政的政策。
2007年9月,美国为向市场注人资金开始下调基推利率( 当时的基准利率为5.25%,2009 年7月降至0.25%)。但是与政府的意图背道而驰的是,这些流动性并没有用来资助家庭和企业,反而流人原材料市场造成原材料价格激增。油价从2007年9月的约80美元每桶到2008年6月涨到近146美元每桶。这导致了企业收益锐减,家庭实际收人减少等,最终导致次贷危机演变为信贷危机。
过去30年间,即使利率处于高位,我们也直接或间接地经历了房地产价格、股价指数,以及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这是因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而2008年下半年,在世界各国的基准利率为5%左右,如果排除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即实际利率在1%左右时,泡沫就会破灭。
问题在于中产阶层破产使得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股票、房地产等价格不断下跌。也就是说,即使维持低利率并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资产价值恢复到泡沫破灭之前的水平也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日本也一样。在所谓“失去的10年”间虽然实行了零利率政策,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资产价格仍未能恢复到泡沫破灭之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