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金融创新”吓破了胆
2008年9月,次贷危机冲击波再袭华尔街,房利美、房地美被国有化,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命悬一线。众多百年老店的迅速消失,宣布华尔街过度虚拟经济的失败。次贷危机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全球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阴云。尤其对行进中的中国金融创新,影响目不可小觑。
美国次贷危机给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国际化业务的中资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有关人士借此指出,由于我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性和国内市场的非理性,金融创新理应减缓步伐,甚至更有人认为股指期货不宜推出。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其实不在于金融创新本身,而在于忽视金融创新要素的严谨把握,制造了巨大的系列泡沫,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形成一条长长的泡沫链。降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标准和信用评级,错误地把高信用产品贷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一个巨大的信用泡沫吹了起来。机构的风险意识薄弱和监管滞后给次贷泡沫注入了更大的风险,多症齐发,次贷危机爆发不可避免。
次贷危机爆发,引发金融安全的强化,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次贷危机不应该成为中国推迟金融创新的一个借口。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美国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杠杆使用过度。但是中国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刚刚开始,中国还缺乏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并且中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金融市场弹性匮乏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缓慢,已严重地影响了资源配置,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价格发现及其他功能。正是缺少了诸如股指期货这样工具,中国证券市场才表现出暴涨暴跌的弊端。
另一个方面,次贷危机反而启示中国应该更为积极有效地开发自己的金融创新。一是,可以通过总结次贷经验和汲取教训中少走弯路,获取超越式发展。其二,抓住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对主权基金的警惕和抵制态度减弱的机遇,控制好风险,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其三,把握国际资本回流欧美救火的契机,跨步推进金融市场政革,给国内产业资本提供机会。
从资本市场来看,中国存在新兴加转轨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譬如A股市场的投资者深受单边市场之苦,这也是股指从6124点快速下探至2009年9月份的1802点的主要原因之一。譬如对券商来说,存在券商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同质化严重,单-模式制约着券商的发展,也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壮大。这也是市场期盼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产品尽快推出的原因。
股指期货是世界上成熟的金融产品,广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青睐,并且都在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对回避股市系统性风险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对待股指期货更不能因噎废食,由于一两次风险事件而忽略了其正面意义。股指期货早日推出,就能早日掌握产业资本的定价权,这将利于兼并和重组,当香港交易所推出H股股指期货以后,以中国H股指数为标的的指数期货便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出现了,香港交易所推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时,次年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便在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标的指数从H股到N股再到A股,境外机构步步逼近,目标直指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缺乏股指期货,中国资本市场定价话语权就缺失。
股指从6000点绵绵下跌中过程中,券商、基金等机构无处回避,伤痕累累,呼唤设立回避T具。市场跌到2000上下,市盈率17倍左右,市场投资价值显现,做空动能弱化。资本市场的首要问题是提振市场信心,而不是资金问题,这已是共识。2009年9月底,脆弱的A股市场在教市刺激下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暴涨,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发挥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激发做多行情,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
融资融券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交易制度,允许融资融券的最大意义,在于打通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大提高股票市场交投的活跃性。
没有基础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抓住契机,把握风险,夯“实”基础,加快金融创新,尽快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改变市场单边行情,是市场的急切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