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门赌场看看就知道,男性远多于女性,在国内投资市场同样如此,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在上一辈人眼中,由于所处时代、文化水平、社会信息获取等差异,导致老一辈的人总是对于投资理财有着偏见,认为所谓投资理财其实就是赌博,而且,男性普遍更“好赌”。
产生这个认知偏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如果家里男性管钱,加上男性普遍的趋利天性,一旦有什么“空手套白狼”“四两拨千斤”的机会,就忍不住去尝试,即便男性不管钱,手里没什么钱,他就更想去搏一搏,俗话说的好,物极必反。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男性热衷投资并非出于“好赌”天性,而是出于理性和对财富的渴望,而女性,同样渴望财富,但更喜欢消费的快感,因为采集物品可以说是女性的天性。所以产生这种对于财富分配的分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彼此对于花钱有着不同的认知。
Eric和Cindy是一对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可有一次就因为一瓶矿泉水,二人大吵了一架。在杭州旅游住酒店时,Eric无意中打开了一瓶酒店里的矿泉水,本打算第二天出去买一瓶补上,可后来忘了,结账时才意识到他们不得不为这瓶价值2元的矿泉水多支付18元。为此,cindy跟他吵了一天。而Eric到觉得无所谓,最起码多花的18元解决了他们的缺水危机。
第二天,二人决定坐火车去厦门,由于工作原因,Eric需要立即赶回北京,他们不得不在开车钱退票,为此Eric支付30元的罚款。本以为太太会为此大发脾气,没想到太太却异常开心,认为他们通过30元罚款就成功退票,避免了好几百的损失,尽管这30元几乎啥都没干。对于这笔消费,Eric到觉得很不值。
两笔没有任何意义的花费,却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里面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男女之间的消费观差异,另一个是我们在对待如何花钱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男女对同样一笔支出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女性更加感性,男性更加理性。在对待同一笔消费上,女性可能会直接从对钱的问题上来考虑,就像cindy认为花20元购买矿泉水让她觉得损失很大,但她却没有考虑到这笔花费在解决他们当时问题时的价值。
对于支付车票的罚款,cindy到觉得花的很值,通过30元避免了近600元的车票损失,即便这30元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
而作为男生的Eric,倒觉得为一瓶矿泉水多支付18元也不见得太亏,最起码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笔消费是有价值的,而这30元的罚款则是毫无价值的,尽管它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所以,男性在思考一笔消费的价值时,往往不是从结果,而是从这笔消费是否给彼此带来了体验上的舒适或者解决了他们的关键问题。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因为从理性角度来讲,通过30元的损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从某些层面来讲这笔罚款是有意义的。但男女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则造成他们对同样一笔消费有不同理解。
对待消费和投资,女性更热衷前者
男女在对消费和投资的态度上,男女也有不同,男性更热衷于财富的增值,而女性更热衷于消费。我们在对30对夫妻或者男女朋友日常消费习惯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很难在消费上达成绝对的共识。
比如对于化妆品,男性觉得一支价值1万的口红跟价值1000的口红几乎没什么差别,但女性则不着么认为,认为1万的口红能够让她们觉得更加满足,或者在心理上更加优越。即便这支1万的口红跟1千的口红颜色、味道上没有任何区别。这也就能解释为什那些奢侈品品牌女性消费者明显多于男性。
在对待投资这个问题上,女性虽然支持投资,但是更偏向于低风险投资,比如余额宝,对于1000元带来的日1毛钱收益,她们会显得格外兴奋。她们似乎对收益没什么要求,只要别出现亏损就好,而且在进行投资时,女性更愿意凭借自己的直觉进行投资。她们往往不愿意拿起计算器,即便你告诉他收益的计算方法。
而男性却正好相反,他们更愿意去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的尝试。会对收益和风险进行计算,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投资品的资讯,对该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会时刻去关注他们的投资品。如果是二人共同出资投资的一款产品,男主人总是会经常查看,而女主人几乎一个月也就关注一次。
但这种情况会有逆转,或者说女性也会跟男性一样去分析并时刻关注投资品。那就是女性从事金融投资相关的行业,或者有过一次以上的中高风险投资经验,而且有过赚钱或亏钱的经历。
花钱态度不同在于彼此将这笔钱放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不同的心理账户对于花钱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敏感性低的消费我们会觉得理所应当,相反我们就会觉得每一笔花费都会很心疼,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一句话就是“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在我们公众号后台回复“花钱”即可查看。
那么我们对那些消费不敏感了?
▌花别人的钱不敏感
这一点不用说,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自然不心疼。
▌对大花销下的小花销不敏感
最典型的就是淘宝的促销套路,消费满200可省99元,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细细一想就能体会。
▌对礼仪性的东西,花销不敏感
用过节送礼来比喻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太恰当,我们就用在旅游区购买纪念品为例,比如你好不容易攒够钱,去法国旅行,你总觉得既然来了,应该买点什么纪念品或者消费点什么,证明自己来过这儿,也许这辈子就来这一次了。对于这笔消费,一般人都不会太敏感。
▌对认知中便宜的东西不敏感
有时候我们购物往往不会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只要认为它便宜时,就冲动消费。比如当你用购买50件这种商品的钱买了100件这样的商品,你会觉得自己这钱花的很值,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你却只用到这件商品的10%,剩下的都浪费了。仔细一算,你相当于花了5倍的价格买了这件商品,其实是亏了。
▌对意外之财不敏感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买彩票,美国某机构曾对48个获得本国六合彩巨奖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中只有1个人利用这六合彩巨奖通过投资理财过上了好日子。其他47人都利用这些钱去挥霍、吸毒、赌博等。这就是由于这些人将这笔意外之财放在了自己的不敏感心理账户上,以至于放纵自己任意花销,最后还是一场空。
哪些钱是被放在敏感账户,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了?
▌对不熟悉的花销比较敏感
这就像很多人使用信用卡,当你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对他一无所知,你肯定会十分慎重的使用,于是你会减少信用卡的消费。
▌对变化中的社会热点比较敏感
这一点就有点像人民币贬值,好多人都忙着去换汇,其实这件事跟我们大多数人是没太大关系的,本来钱就不多,而且贬值也还没到人民币一文不值的时候,换汇的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对习惯认知成本比较低的东西较敏感
还是以开头20元一瓶的矿泉水为例,如果你不慎为酒店里价值20多元一瓶的普通矿泉水买单。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值。因为在你的传统认知中,同样的矿泉水最多也就2元。现在整整贵了10倍,你肯定认为不值。但你没想到这瓶水在当时解决了你口渴的问题。
从理性角度出发,对于我们一般白领投资者而言,应调整自己的心理账户,平衡敏感和不敏感区的金钱使用观,在花钱时更应关注其使用价值。如果对花钱敏感区过于敏感,伤害到自己的社会资源,反而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