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均衡模型总结
动态均衡模型真正阐明了投资市场和宏观经济周期的价格决定机制和价格变动过程,其适用领域非常广泛,大至经济周期、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贵金属市场、艺术品市场,小至某只股票的日内波动都可以解释其价格变动。我们需要做的是辨别出能推动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从而从模型推导出价格的下一步走向。
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轨迹线模型提供了一个牛熊市循环的时间框架(注意它可以描绘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结合分析目标市场中一些关键变量的特征,如价格和成交量变化特征,当然不要忘了实际利率的钟摆,这样就能知道该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任何理解了轨迹线模型的投资者都绝对不会出现买在峰顶、卖在谷底这样的低级错误。
在金融市场中,推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既可能是单纯的心理预期因素,也可能是业绩增长这样的基本面因素。虽然无法区分驱动供求曲线移动的因素的性质,但这个模型表明,就价格变化规律的研究而言我们无须发展经济学价格理论以外的新理论去解释资产价格变动。行为金融学的方法听上去很有道理:乐观时抛售,恐慌时买入。但实际上这种主观心理方法是不具有操作性的,否则心理学家都会成为富翁。索罗斯的反身性暴涨一暴跌模型也不具有操作性(虽然他区分开了预期因素与基本面因素)。动态均衡模型同样如此。这类模型从来都无法告知我们具体的交易价格,其作用是原理上的解释,而非提供交易方法。所以我才会开发全新的股票定价方法(公式),只有能够进行数学运算的方法才具有操作性,才可能用于交易。经济学将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认为价格不能预测,而金融学认为借助于统计学模型可以求解出任何时点下的价格,这两种理论都走向了极端。投资交易的方法是将经济学方法向前进一步,而将金融学方法向后退一步,我们可以求解出内在价值,至于从现在的市场价格如何到达内在价值则是我们很难精准预测的,因为这个过程会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干扰,所以我对短线交易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另一方面,如果一项资产的基本面改变了,那么它的内在价值也会相应改变,因此投资也绝对不是买入然后长期持有这种简单策略可以奏效的。
在这里不妨重温一下本书在宏观分析上所提出的原理:
(1)宏观经济供给(产能)调整的滞后以及总需求与价格之间相互加强的关系,使得宏观经济的趋势运动具有自我驱动的内生性动力,因此,经济周期具有必然性;金融市场的交易瞬间完成,因此金融市场没有周期必然性。
(2)经济周期因素能有效作用于股市,因此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实际利率的钟摆周期是牛市和熊市转换的原因(即趋势转换的原因),同时经济周期因素从企业经营状况和流动性等方面为股市提供持续上涨或下跌的动力(即趋势持续的原因)。
(3)外部冲击也不能被忽略,它可能是造成熊市的充分条件。
(4)在预测方法上应使用顺趋势穿越方法而不是拐点方法,钟摆周期运动在穿越点上具有很强的惯性,不易被逆转,因此穿越点是理想的预测和交易信号。
(5)价格和实际利率是经济周期变化的关键变量,因为它们决定了资产之间的相对收益率(真实回报率),而相对收益率决定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