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雪球笔记:为何投股票不如投房子?
比起房产投资,我更热爱投资证券。但回想一下过去8年来的投资经历,房产获利占总盈利的比例可能在八成,仅有两成是靠投资证券的“聪明才智”完成的。这中间还经历了大牛市和大熊市的洗礼。
这让我非常懊恼。心里想:“2007年我可是从6000点全身而退的投资者啊!”但在时间的长河里,事实证明投资回报还是大大低于投资房产。
抛开宏观、微观的因素,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原因:
(1)自己水平有限。
(2)房产投资周期比较长,房产投资者真正做到了“长期投资”。
(3)房产投资者一般都是杠杆买入,中间冒着断供的危险,但回报也是呈几何级增长。
(4)8年来,房产虽然有一两次波动,但最终都是在随后的一两年内收复失地,创出新高。
(5)2007年大生市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动或主动加入股市,私募公募基金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接受西方“新思维"的70后、80后,这么多聪明的投资者,在市场中越来越难赚钱。一个聪明人越来越多的市场,大家都开始信奉价值投资,赚钱能容易吗?
2014年3月7日雪球笔记:房子那些事儿
昨天,一老同事咨询我投资事宜。这位大姐去年卖出两处闲置物业,现在手头有300万元现金。因为之前几年投资的股票账户亏了很多,她现在不敢轻易加仓股票,即便是我一再强调今年是布局年,可以买一些证券持有,她还是不敢买多,只是愿意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证券。
此外,她也不想投资房产,因为觉得投资回报已经不高了,加上税费交易费用等,与前几年没法比。目前她重点的理财方式是放贷和银行理财。
另外有一个同事,昨天刚挂出物业,今天就被一对小夫妻抢下。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房地产市场现在好成这样啦?
真有意思,几天前还是世界末日、风雨飘摇,一夜之间,房地产市场好像又热闹了起来。房子就好像围城,有房的人急着卖,无房的人急着买。
我个人的观察和看法如下:
(1)由于政府调控和空头唱衰,加上交易税费、限购等原因,目前投资物业的问报是低的,大部分物业资产多的人在卖出闲置物业,资产多元化配置,而没房的人也没停下买房脚步,基本上议价空间很小。
(2)任何事情如果说的太明白,就不吓人了。最好的调控就是引而不发,总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你头上,让多头任何时候都保持谨慎。一个多头谨慎的市场是不会崩盘的。
(3)投资者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将是不可抵挡的趋势,未来手头有大量现金却苦于找不到投资渠道的人会越来越多。
(4)打破刚性支付的窠臼,对股票市场肯定是利好。意思就是手上那么多钱,想要高回报,只能投高利贷,投信托。惨痛的教训会让他们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2014年2月21日雪球笔记:王石、万科,大道当然
昨天翻了下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碎片化地表达了自己对企业、对行业、对人生的看法。
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如下:
(1)王石说2004年公司做了一个测算,当时的收入规模是93亿元左右,他们估计十年内万科能够达到1000亿元收入规模。要达到这个数字,不是35%,不是30%,而是25%的复合增长。
复盘:站在2014年这个时点来看,他们确实做到了,而且超额完成。
(2)王石在书中估计到2015年,万科收入规模可超过3000亿元。2020年收入达到6000亿元。王石没有提到更远的将来,只是说一般民营企业做到1000亿元就是“天花板”了,因为没有环境、制度、法制的配套支持。作为王石口中认为的“接近卓越”的公司,估计6000亿元才是他们目前认为的万科的“天花板”。
复盘:按照王石的估计,如果2020年万科达到6000亿元销售规模的天花板,净利率下滑至10%,就是600亿元的利润。而目前的万科市值不到800亿元。
(3)王石认为,政策红利能享受20年,现在还有一些时间可以享受,但以每年1%的农村人口机械进入城市的现状,好日子不多了。
(4)建筑产品才是王道。万科未来要达到日本的建筑水平。他举了个形象的比喻:目前中国的建筑误差是以厘米计,而日本是以毫米计。
(5)日本有一个地产公司,叫三泽不动产,做的产品很棒,是日本三大地产公司之一,但是泡沫破灭的时候破产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在经济泡沫期高价拿了很多土地。万科不会成为这样的公司,万科是开发商,不赚土地增值的钱,只赚开发的钱,通过快速周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