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投资者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把自已标榜为巴菲特的追随者,对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经历侃侃而谈,就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不知不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投资行为当成巴菲特理念在中国的实践。
我们的股市与西方股市在制度设计、运行环境、监管力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巴菲特的理念在中国未必就真的能够行得通。巴菲特的成功自然有其成功的因素,而巴菲特的理念必然也有其在股市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那些-味模仿巴菲特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巴菲特的赚钱之道,甚至还曲解了他的原意,有的就直接在应用的时候死搬硬套,结果自然是画虎成猫。
与此同时,巴菲特在我国股市也遭遇了比在华尔街更为激烈的嘲讽与贬低,“西方的那套炒股方法,根本不适用于中国股市”,“中国投机气氛浓烈,不适宜长期投资”,“股价偏高,价值型的选股方法根本行不通”,“中国股市不具备投资价值,走巴菲特之路过于书呆子气"。很多投资者对巴式理念的理解反复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否则也不会出现端起饭碗吃饭、放下饭碗骂娘的糟糕逻辑。
中国特色的股市,与实体经济并未呈现完全的对应关系,很多时候会出现景涨和暴跌。股价的波动也极其没有规律,个股走势会与其基本面脱节运行,好公司并不等于股价会上涨,坏公司并不等于股价会下跌。凡此种种,都显示了应用传统的投资理念和分析方法在中国股市的“无效率性”。因而,要想巴老的理念在中国投资能够更有效率,要想不只是表面的模仿,就必须对方法进行修正,在此我大致总结了5个修正方向。
一是关注国内上市公司特有的产权制度风险、股权设置风险与治理结构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股利分配不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以及关联交易风险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风险。二是当大市整体走高使得很多股票失去投资价值,但热点的轮动又创造了许多人市的机会时,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三是对现金流量、会计政策、关联交易、投资收益的关注形成的影响各异,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透析相关数据的变化。四是债务比例结构和资本结构,有时公司因历史遗留向题致使债务比例过大,有时又因理念上的不同致使资本结构过于单调,对此,投资者要给予冷静的分析。五是上市公司大比例地不送配也不派息,在审视公司利润的增长时,有必要同时关注每股收益的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