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任泽平> 任泽平最新消息:中国未来20年,不变的是这2个规律

任泽平最新消息:中国未来20年,不变的是这2个规律

2019-03-07 10:46:34  来源:任泽平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7分钟的时间

任泽平最新消息:中国未来20年,不变的是这2个规律

时间:2019-03-07 10:46:34  来源:任泽平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宏观形势分析20年

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

任泽平最新消息:中国未来20年,不变的是这2个规律

2018年中国经济十分困难,被称为过去十年最差,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金融风险大面积暴露,资本市场十分低迷。

在社会上充满“离场论”“洗洗睡”之际,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在2018年底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提出“2019年中经济二次探底”“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2019年初提出“否极泰来”。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我们在五年熊市后的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市场一片“卖房炒股”声中,冷静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一线房价翻一倍”。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迷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让决策更加正确。这个世界没有水晶球,但是少数人确实通过努力拥有了洞悉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能力,从而与众不同。

2019,“否极泰来”。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一切都在周期框架里。

宏观经济形势最标准的分析框架是趋势与波动,即经济潜在增长率和周期波动。

产能周期迎来新起点

触底回升成为大趋势

2018年的经济困难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主动去库存周期、金融去杠杆周期、房地产调控周期和中美贸易战等叠加的结果。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就是周期,均值回归。

2017年3季度-2019年上半年处于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持续至2019年中,对经济拖累缓解,是经济触底的重要原因。

本轮库存周期运行:第一阶段是2016Q1-2016Q2,被动补库存;第二阶段是2016Q3-2017Q2,量价齐升,繁荣,主动补库存;第三阶段是2017Q3-2018Q3,量跌价滞,滞胀,被动去库存;第四阶段是2018Q4-2019Q2,量价齐跌,衰退,主动去库存。从2019年3季度,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

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8年中国产能周期触底,站在产能新周期的起点上:市场自发去产能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产能出清充分,传统行业产能投资持续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5%;资产负债率从58%降至56.8%。

房地产调控周期后期: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调控不再加码。

金融去杠杆周期: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金融周期的下半场,防化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特殊意义。

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2018年11月M2降至历史低位,2019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开始见效,但预计回升幅度不大,不会大水漫灌。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触底回升,但幅度不大,主因是货币宽松、财政积极和去库存结束。

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建议:

1、建议2019年降准4次。目前中国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依然高达13.5%和11.5%,降准空间大。

2、利率市场化下,建议更多地通过货币市场利率引导广谱利率下降。

3、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建议金融监管政策从“一刀切”到结构性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债、地方基建、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场等。

4、建议财政政策更积极,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减税优于基建。

2019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作者在2010年参与研究提出“增速换挡”,2014年独立提出“新5%比旧8%好”,2015年下半年提出“经济L型”,这三大判断一脉相承,均在宏观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争论,但随后均被事实所验证。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已经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触底期,未来“经济L型”将会有三次触底,第一次触底是2016年初,第二次触底大约在2019年中,在库存周期的波动中完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增速换挡”,构筑新的高质量中速增长平台,取决于能否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潜力,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00美元,不到美国的1/6,发展潜力巨大;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

中国14亿人,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3.2亿人,日本1.3亿人,德国8000万人,全球77亿人;中国GDP增速6%以上,是美国的3倍;

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中美独角兽企业占全球70%;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

未来面临的2大挑战:

中美贸易战和人口危机

1、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近年美国政界、商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这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

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国际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贸易规则,中国“一带一路”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

中美贸易战从狭义到广义有四个层次:缩减贸易逆差、实现公平贸易的结构性改革、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

在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初,我们鲜明地提出了一些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大循环难以持续,以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终结,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在外需面临重大调整的背景下,这需要中国重新调整外需内需、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并涉及到降低关税、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户籍制度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等一系列触及灵魂的变革。

2、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

当前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早已不是“刘易斯拐点”,而是“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2018年出生人口降至1523万,比2017年减少200万,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总和生育率降至1.52,生育意愿大幅降低;

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8年减少29%,其中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1%;

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

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1.9%,之后快速上升,预计到2050年达约3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

面对“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我们建议当前亟需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使中期总和生育率回升到1.8左右。

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

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以六大领域为突破口

新一轮改革开放开启新周期

最大的改革是开放,通过开放实现国企、民企、外企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国从来都不怕开放,怕的是不开放。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未来应以六大改革未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2、全面放开汽车、金融、石油、电力等行业管制,竞争中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

3、以中美贸易战为契机,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4、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压缩冗余人员及支出,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加强法治监管,鼓励并购重组,推动以信息披露、严惩重罚、退市制度等为核心的注册制,调动新经济和PEVC风投的积极性;

6、建立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健。尽快改变过去“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以大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战略,要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调动各区域积极性。

关键字: 趋势刘易斯拐点拐点
来源:任泽平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