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第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赴美上市,并逐渐发展壮大。这些年来,在一批又一批中概股企业选择赴美上市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当时的美股市场具有较高开放性与包容性,在准入门槛不高的环境下,赴美上市却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首要选择。
二十年来,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在此期间,不仅遭遇到诚信危机,而且还频繁遭遇到海外做空机构的频频做空。受此影响,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明显降温,但对很多初创型的新经济企业来说,在尚未解决VIE结构或尚未实现盈利的背景下,赴美上市似乎也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
最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不仅仅是港股市场,而且对A股市场来说,也掀起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上市、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在多年以前,也是未曾想象过的,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实质性的改革措施,也最终得到了落实。
这几年,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壮大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开始加快全球优质企业的IPO资源争夺。对本身已经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部分中概股企业也积极开启了私有化退市以及回归港股或科创板市场上市的进程。在这几年间,包括新东方、阿里巴巴、百度、哔哩哔哩等知名中概股企业,也采取了二次上市的策略,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意愿显著升温。
在全球优质企业IPO激进争夺的背后,叠加中美博弈等因素,这却给了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带来了不少的未知风险。就在近日,中概股企业也频繁遭遇利空冲击,包括《外国公司问责法》正式落地、部分中概股股票剧烈波动等。
近日,包括爱奇艺、唯品会等部分知名中概股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显著异动的走势,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部分中概股的股票价格大跌超过30%,有的较高点出现腰斩的走势,中概股的投资风险也处于快速释放的过程。
其中,《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落地,给了中概股企业带来了一个比较不利的政策风险。假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将会禁止在美交易。与此同时,仍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会计审核要求等,此举可能会加速部分中概股企业的私有化退市步伐。
再者,经历了此前瑞幸咖啡事件后,中概股企业一度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漩涡之中,中概股企业要扭转信任危机的冲击命运,仍然存在不少的压力,也有部分海外做空机构,专门针对中概股企业故意做空,并顺势打压中概股企业的股票价格。
此外,经历了去年及今年年初的中概股上涨行情后,不少中概股企业本身的估值水平已经相当高企,市值定价也是出乎了市场的预期。在美债收益率飙升及中概股估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却容易成为海外机构资金的狙击对象,叠加外部不利消息的影响,中概股价格大跌也就难以避免了。
在上周五,多家中概股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了盘中大跌的走势,且在此之前,已有部分中概股的股票价格出现了连续非理性杀跌的走势。受此影响,已有部分基金传出了爆仓的消息,在连锁反应的冲击影响下,多家中概股企业也是深受冲击。
对热衷于动用高杠杆工具不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机构资金来说,它们对杠杆工具的依赖性非常高,且它们的财富命运取决于市场行情的运行趋势。换言之,在单边上涨的多头行情下,频繁使用高杠杆工具的基金机构,自然也是最大的赢家。但是,当市场行情突然变脸,且趋势突然向下时,杠杆却会要了它们的命。由此可见,杠杆工具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对热衷于高杠杆工具的基金机构而言,即使前面股价上涨十倍,但随着杠杆率的持续飙升,当市场趋势发生逆转后,只要股价下跌20%、30%以上的空间,随即会产生预警或平仓的风险,如果无法及时追加保证金,那么在股价进一步下跌的背景下,随时存在爆仓的风险。
经过了这一轮的快速下跌走势,部分中概股的估值泡沫发生了快速挤压的迹象,但与19年或20年初的价格相比,目前仍显高估,这或许只是市场去泡沫的一个演绎过程。
对远赴美股市场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在海外政策监管明显收紧的背景下,随时都会存在资金做空等风险。此时此刻,更考验中概股企业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公关的应对速度。不过,对不少中概股企业来说,未来实现二次上市或完成私有化退市的概率在不断提升,但回归港股及A股市场上市,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且需要承担一定的时间成本与私有化退市交易成本等,所以对中概股企业来说,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应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风险。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企业质地参差不齐,但对头部中概股企业来说,基本上属于市场中的优质资产。对优质中概股来说,当股价及估值遭到市场错杀后,终究还是会有价值回归的需求。但是,对这类中概股企业来说,未来更需要警惕的还是海外政策风险以及海外做空资金的故意做空风险,对回归港股上市或A股上市的优质资产,中长期的投资安全性会更加高,不确定风险会更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