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构化博弈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例如险资、外资、企业年金、养老基金等资金投向,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撬动影响力。或许,在未来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逐渐提升的趋势下,未来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话语权会愈发提升,而作为颇具资金实力的大资金大机构,也将会对股票市场的新增流动性补充带来比较积极的影响。
这些年来,险资资金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乃至市场话语权,面对庞大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其在股票与基金的投入比例上,往往获得市场的持续关注。
实际上,从历年来的监管规则变化情况分析,险资资金在股票与基金的投入比例上,往往容易受到监管政策松紧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在实际操作中,险资资金在股票与基金的投资占比依旧处于偏低的水平,距离监管规定上限仍然存在不少的可操作空间。
由此一来,对于险资增持股票的比例与空间,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预期。就在近日,银保监会表示鼓励险资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尤其是增持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此举对市场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分析,鼓励险资增持股票,还是有利于引导更多新增流动性进入股票市场。与此同时,借助政策的松绑,有利于拓宽险资的可投资渠道,增加优质资产的配置。或许,在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狭窄的环境下,股票市场中的优质上市公司往往属于市场中的优质资产。确实,凭借较高的股息率水平以及较为稳健的财务实力,优质上市公司更容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
不过,回顾前一段时期险资的投资情况,即使政策监管环境有所变化,但险资在股票与基金的投资比例上却一直留有空间,并未把监管规定的上限空间发挥到极致。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这恰恰体现出险资在股票与基金投资态度上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谨慎与理性。
如今,面对仅有2500点至2600点的A股市场指数,结合上市公司平均股价与平均估值水平的偏低优势,似乎给了大资金大机构积极配置资产的契机。对此,近期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还是具有一定的战略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险资的政策规则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松绑预期。其中,除了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外,还拓宽了专项产品的投资范围,且允许通过券商信托等渠道实现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的目的。
“防风险,守底线”,这是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反复提及的监管原则乃至监管底线,而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好防范市场的波动风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平仓压力,也就成为了当前市场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从中长期的角度思考,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积极鼓励险资乃至更多大资金大机构的股票增持,还是有利于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增强市场的投资回报预期,对大资金大机构的资产保值增值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不过,在引导资金入市与投资的背后,首要任务还是起到稳定市场的影响作用,恰恰迎合了金融市场“防风险,守底线”的监管定调需求。
或许,从实际情况下,虽然政策环境上对险资增持股票有所松绑,但考虑到险资投资的谨慎性与理性因素,险资在投资股票与基金的实际比重上还是偏为稳健,采取激进型投资的可能性并不高,为市场带来的新增流动性补充力度还是略为有限。对于资金机构而言,即使当前市场的估值与投资价值优势已经得到了逐渐体现,但大资金投入仍需要考虑到时间成本等因素,让资金长时间处于无增值或低速增值的状态,并非大资金大机构的真实投资需求。
归根到底,无论是险资资金,还是各路大资金大机构等,还是在等待股票市场持续性赚钱效应的形成。实际上,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本身并不缺乏资金,只是缺乏了持续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而一旦市场信心得以修复,那么庞大的资金也将会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