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
按照这种心理趋向,人们倾向于以最近获得的信息为基础,认为过去某个时点所发生的事件原本是可预测的,但是在依据当时时点所掌握的信息,该事件却不具有这样的可预测性。后见之明偏差会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评价以往的决策过程,并形成有误导性的反馈。需要指出的是,一当事件带来负面结果时,后见之明偏差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而那些未能预见灾难的人,往往会被视为无能之辈或是玩忽职守之流。
在2008-2009年信贷危机之后,人们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叫骂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后见之明偏差的一个典型事例。人们纷纷指责评级机构的无能,因为它们对有毒金融产品做出了过高的信用等级。但这些批判者却没有意识到,在危树JA发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警告投资者,不要轻信评级机构。
移情效应及光环效应或本土偏差
人们更愿意接受与喜好相关的事物或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前者即为所谓的移情效应及光环效应,而后者则被称为本土偏差。移情效应和本土偏差有着共同的进化学基础,因为生存要求生物必须对陌生的新事物保持警惕,而熟悉或者喜欢的事物则会给他们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
在投资领域,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喜欢自己熟悉的公司、在感情上有倾向性的公司或是坊间流传有精彩故事的股票,后者也就是所谓的叙述性谬误。因此,对于投资者心仪的目标公司,要么是公司的总部位置与投资者较近(甚至是他们所工作的公司),要么拥有投资者熟悉或是朗朗上口的名字,或者拥有绝佳产品,或是经常被媒体提及,甚至有可能是与投资者有某些共同点(如,股票代码恰好与投资者姓名的首字母相同,或是公司标识与投资者的眼睛有着相同的颜色)。
这些偏差的问题在于,对一家公司感情如何、熟悉与否,与这家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毫无关系。实际上,先入为主的移情效应或是本土偏差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譬如:
用有色眼镜对股票进行分析,以至于分析流于表面(因为投资者将熟悉与知识混为一谈);
投资的多样化程度不够(比如,投资组合过分集中在某个地域甚至是某一类公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