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不少企业推出的担保方案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最头.一旦信用风险大规模袭来,“担保不保”将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
2011年年初,徐女士初次听闻互联网P2P信贷理财业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一家网贷平台注册后,借给一个淘宝卖家5000元,借款期限为3个月。到期后贷款人准时还款,扣除平台管理费,徐女士获得了180元利息,折合年化利率高达15%。此后,徐女士又陆续通过该互联网信贷平台出借了几笔钱,都按时收回了本利。然而2012年后,P2P行业中出现了一些P2P公司倒阅事件,让徐女士开始感到有些担忧。此时,不少P2P公司开始由单纯的平台中介转型威担保中介,承诺万一贷款人无法偿还资金,担保公司将垫付本金。这一承诺像一颗“定心丸”,重新俘获了徐女士的芳心.
P2P业务在英国初创时,互联网平台只提供牵线搭桥收取佣金的功能,并不承担担保责任,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顺利运行,与他们透明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国民极高的诚信素养有密切联系,然而中国目前的社会诚信环境欠佳,又缺乏可靠透明的征信系统,使得通过互联网牵线搭桥出借资金的行为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久而久之,除了拍拍贷等少数最早开展业务,如今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互联网信贷公司坚持走平台路线外,大部分后起之秀不得不由单纯的平台P扭转型为担保P2P,即向借款人承诺本金垫付,这样才能吸引到投资人。如今,平台承诺垫付已成了行业“标配”。
然而P2P公司宣称的担保真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目前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P平台以自有资金作担保,或者出资成立担保公司。然而由于P2P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许多公司的资金实力屠弱,担保能力自然也十分有限,自保等于无保,更多的只是在自己的头上安上一个担保光环,装点门面而已。一旦风控失衡,这种承诺完全是一纸空头支票。而且根据法律规定,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必须取得担保资质,这种做法显然踩过了法律红线。
第二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表面上看似乎更靠谱些,实际上同样面临法律风险。因为有担保资质的担保公司从风控成本考虑,往往要价很高,P2P平台根本无力承担,而那些开价可以接受的小贷公司不具备担保资质,其担保能力同样堪忧。以曾出现过兑付危机的网贷平台中财在线为例,中财在线曾声称:“引进多家强大的企业联合成立担保公司,同时,引进本省最优秀、最有实力、信举最好的担保公司,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第三方担保承诺同样形同虚设。
自己担保无效且涉嫌主法,正规第三方担保又请不起,于是一些网贷平台想出了第三科担保模式,即参照商业银行做法,从每组k务的佣金中提取一赳枫险拨备金。
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平台承诺本金垫付”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嗦头,而且在宣传过程中,对于担保公司是否取得了担保资质,拥有多少资金抵御风险等关键性信息都采取了模糊化处理,投资人的风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
由于P2P网贷企业尚未迎来大面积的倒闭潮,因此许多投资人还和徐女士一样将之看成确保资金安全的“定心丸”,然而一旦信用风险大规模袭来,“担保不保”将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