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则消息在投资圈刷屏,题为“1.7万亿成交量的背后”。
大家都知道,近期A股成交量天天破万亿,完全可以比肩2015年牛市最疯狂的时候,但赚钱效应却相差甚远,2015年是鸡犬升天,谁都赚钱,而如今情况是,赚钱是少数。
一边是不断高企的成交量,一边是不断下行的赚钱效应,形成了明显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原因导致的,众说纷纭。
周末的这则消息,算是独辟蹊径,给出新角度的解释,所以被受市场关注。该消息的具体内容如下:
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量化交易贡献了市场50%的交易量。(量化交易,可以简单理解为,制定好策略,交给机器自动交易)
当然,若细推敲,就会发现该消息的推算存在不少漏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年量化投资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
这周有券商给我推荐了一款量化产品,我看了一下该公司历史,2019年成立,2年多时间,规模已经达到500亿,这增长速度实在太惊人了。
资本市场是很现实的,一种风格的产品规模能迅速成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业绩好。
今年尤为明显,头部的20家量化机构,今年以来平均收益均达20%,远好于大部分基金。
其实,前两年量化机构挺惨的,因为量化机构标的多集中在弹性大的中小票,但前两年的市场风格都集中在大白马股上,所以量化机构业绩都很差,逼得他们纷纷改变策略。
不过,现在风口又开始变了。现在市场的风向明显往中小股方向走,量化机构就再次成为风口上的猪。
接下来,量化交易对市场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
对于我们来说,要思考的就是量化交易对我们交易的影响,我觉得核心有几条:
1、技术分析会愈加有效,但专业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量化交易大部分策略还是依据量价分析展开,跟我们通常说的技术分析,有很多思路都是雷同的。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就是来自市场资金的认可程度,市场认可的资金越多,它就越有效。
但量化交易都是机器执行,他们无论是买入和卖出,都是很坚决的,一般投资者是玩不过他们的,这就对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量化交易,会加大市场波动。
虽然每家量化机构都号称有自己独特的交易策略,但是部分策略雷同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导致了他们会经常性同方向买入卖出,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近期优质股波动率也明显上升,跟量化估计也有很大的关系。
3、短线赚钱会越来越难
量化交易多是高频交易,主要赚短线的钱,而短线就是博弈游戏,投资者跟他们玩对手戏,就有点像拿着长矛,跟人家拿着大炮对干,你说谁赢面更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收敛在中长期趋势向上的行业,然后精选龙头个股和买点,做中长线,会是更妥当的做法。
......
再说一下当下的市场。
大环境来说,安全。外围美国是迟迟无法退出QE,国内流动性逐步宽松基本已成定局。在流动性的加持下,股市是易涨难跌。
但是,板块来说,目前的局面就有点复杂了。
先进制造作为近三个月最强劲的主线板块,虽然长期趋势不改,但陷入中期调整的概率越来越高。
四大支柱,仅有光伏维持上升趋势,军工和新能车已经跌破上升趋势,半导体更是破位下跌。形势不太乐观。
现在先进制造,新看头就是专精特新的方向,不过太细分,不容易有板块效应,更适合量化交易,对于普通投资者,交易难度不小。
再看白马股,虽然前期的充分下跌,让估值日趋下滑,但真正低估的也不多;而市场偏好从低迷到高潮,绝非一两月能扭转过来的,所以白马股能稳住震荡也就不错了。
其中,比较有看头的,是大金融方向。大金融目前估值不贵,叠加历年四季度大金融都有一波行情,资金的共识相对容易形成。
其实,近期最强势的板块是基建产业链方向,像建筑乃至石油板块走势都很好,不过他们的中期逻辑存在明显的缺陷,想获得资金的集体共识,我觉得概率不高。
整体看下来,市场再次陷入主线板块博弈的阶段。老主线--先进制造转弱,但目前也无新主线能替代,市场资金会再次针对主线板块展开博弈,直到达成新共识。
......
形势虽然复杂,但交易来说,还是相对简单,核心三条:
1、持有的,做好跟随应对。若出现破位,该减仓就减仓。
2、想介入的,切莫追高,可以主做赛点买点,以小幅度的损失换取方向性的明确。
3、在主线重新明晰之前,控制好仓位。
......
周五无交易。持仓的光伏和锂电大多数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不过趋势仍在,就继续持有。
周末我翻了一下先进制造的股票,很多走势都不太好了,我持有的算鹤立鸡群的。不过,独木难支,若板块性走弱,个股也难免受牵连,还是需做好必要的应对措施。若出现破位,该减仓就减仓,该离场就离场。
目前来说,我是主看先进制造,辅看大金融,看战局会如何演变。若市场没有明确信号,减仓之后,也会选择按兵不动,直到市场明朗。
中长期来说,先进制造上升趋势不变。大不了,等他们震荡结束,继续做他们。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