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尽失的A股成了绞肉场。
本周市场超过2800家个股下跌,有13家个股累计下跌30%以上,其中有5家跌幅达到40%。
尽管周五市场一度大幅反弹60点,但还是逃不了周线七连阴的宿命。
而整个上半年,A股市值缩水超7万亿,按照6月22日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数量粗略计算,相当于股民人均亏损约5.19万元,也就是说每个交易日要“上缴”400多元。
目前的市场状况比2016年“熔断”更为惨烈。比起破发,破净股的大增,更值得我们注意。
截止7月2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221只个股处于破净状态,占A股的6.3%。其中,共有16只银行股破净,在26只A股银行股中占比超过六成。
无论是从营收、利润、还是估值来看,银行股都有明显的优势,为何投资者就是不买账?
首先,主要还是去杠杆的影响。
大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通过表外获取存款资金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而非标到期、社融萎缩对经济构成压力,导致银行股风险评价上行。
其次,债市违约潮来袭,投资者避险情绪强烈。
截止至2018年6月4日,已经有129只债券出现无法兑付到期本金或利息的情况,其中79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而2018年回售到期的债券规模将达1.24万亿元,其中中低评级债券规模达5034.5亿元,占比40.48%。2019年预计的金额为1.9万亿元,远远超出往年平均水平。银行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银行真实的坏账到底多少,很难算清楚。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坏账率一直很低,不到2%或者2%左右。但是,这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2016年,法兴银行姚炜测算,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水平已经升到GDP的250%,上市国有企业的债务中,有12%存在风险;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在15%甚至更高的水平(此前法兴估算过中国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8%)。
两年过去了,中国虽然经历了去杠杆,但是这导致债务违约加剧,银行业坏账率相信可能会更高。
坏账率是限制银行业估值的最根本因素。
然而颇为奇特的是,这边银行股遭投资者“敬而远之”,那边城商行却热火朝天的排队上市。
证监会公告显示,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简称“瑞丰银行”)将于7月10日下周二首发上会,或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浙江籍”农商行。目前为预披露状态的有8家。
除了8家预披露状态的银行外,另有媒体消息称,有3家显示证监会发审委“已受理”,有5家显示“已反馈”。也就是说,目前共有16家银行在“排队”。
股市都跌成这样了,银行为何还在抢着上市?
从趋势看,城商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相当大,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多年上升,关注类贷款、逾期类贷款仍在高位运行。对此,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着急切的补充资本需求,而股市是银行最好的资本补充方式。
另外,银行表外资产转表内,会侵占信贷额度和资本金,再加上会计准则的变更,需要银行提升风险准备金。未雨绸缪,大批城商行需要提前补充资本金。
城商行扎堆上市,客观上占用宝贵的直接融资资源。
最需要融资的实体经济上市这么困难,而拿走了大量利润的银行机构却能够IPO融资,这确实是股市的悲哀,金融为实体服务到底是怎么服务的,而实体转型升级,没钱怎么转?
从历史来看,对于银行来说,上市可能只是圈钱的开始。
例如如江阴银行(002807)2016年7月上市,2017年3月董事会通过了发行可转债议案,于2018年2月成功发行20亿元可转债;无锡银行(600908)2016年9月上市,同样于2017年3月董事会通过了发行可转债议案,并于2018年2月成功发行30亿元可转债。7月3日晚,农业银行公告,完成A股定向增发募资1000亿元……
钱圈完了,股价呢?此前最热的张家港行(002839),上市之后从4.37元的发行价,一度上涨至30.31元,最高涨幅达593.59%,市值一度高达548.6亿元。如今张家港行跌到5.78元,跌幅高达80%,高位投资者损失惨重。
银行绑架了决策者,影子银行快速发展,银行本身得到了丰厚利润,但是风险累计后,监管机构实施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措施,最后还是保银行,挤压上市资源。
银行享受了野蛮扩展的好处,依靠“大而不倒”把风险分担给各个投资者。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救了银行、地方政府,到最后又让股民埋单”。
城商行、农商行,这都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这些银行与地方财政紧密相连,目前不少银行盈利能力低于风险暴露速度,僵尸企业风险未完全出清,大量地方债面临清收和处理,城商行很可能受牵连。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宏观经济中最突出的“灰犀牛”式风险来自影子银行的最多,占比达26.3%;其次是认为源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分别占比23.3%和21.2%。所以说股市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再让这些“不缺钱、高风险”的银行股上市圈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