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是一个哲学家
索罗斯区别于当代富豪的一个明显之处在于:在一定意义上说,他过的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除了卡尔·波普的著作外,对索罗斯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有两本书,这两本书深奥难懂但让人折服。一本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写的《戈德尔,艾叟,巴哈》,另一本是格利高里·贝特森写的《走向精神的个体生态学》。索罗斯不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投资家,而且自认为是一个哲学家。或者这样说更准确,一个偶然成了投资家的失败的哲学家。即使如此,仍不妨碍索罗斯在股市上成为一个世人所敬仰的天才。
例如,索罗斯出现在1981年6月《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上。文章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经营者”。副标题是:“乔治·索罗斯从没有哪一年亏损,他每年的赢利令人瞠目结舌。让我们看看过去10年他是怎样在证券经营中冲刺,并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1亿美元资产的。”
这篇文章把索罗斯看作是商业活动中的超级明星,同时说明了索罗斯怎样积累资产。
“在过去12年中,索罗斯为巴黎的安斯特顿和班克·罗斯查德地区的顾客海尔德林和皮尔森等人经营证券。他没有哪一年亏损:量子基金公司1980年赢利的数目的确令人吃惊,竟高达102%。索罗斯把他的报酬转换成个人资产,价值1亿美元。”
正如《福布斯》杂志1981年10月12日在编者按中所写:“如果世人不了解他的辉煌成就,也就不会在意他的逆转。”但是,由于《公共机构投资者》的报道,世人已经知道索罗斯所有的业绩,因而,世人也在那个夏天关注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