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不是对上证指数的关注多过于深证指数呢?
上证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是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都纳入计算的综合指数。
上证指数的理论算法是:先计算当日每个股票的总市值(价格乘以总股本),汇总起来,就是当日沪市的总市值。再除以基期1990年12月19日沪市的总市值,然后乘以100这个放大因子,就得到上证指数。
然而,以上算法只适用于上证所成立初期,股票寥寥可数,一开始分子分母是可比的这样的情形。随着后面股票的增加,明显不能这样计算了。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只须把公式稍为变形就可。现在上证指数通常的算法是:今日上证指数等于今日沪市总市值除以昨日沪市总市值,再乘以昨日上证指数。这个连环算法,解决了某些日子又有股票新上市或股票出现分红送股除权的新问题。
以总股本为权重的计算方式,使上证指数有时受到如此的人为调控:要么猛拉猛砸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剧烈操纵银行证券类大盘股。这才会出现买在2638点附近而在3400点反而被套住的个股行情。
在行情软件上,除了显示上证指数的分时图外,有很多软件还显示上证领先指数,即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去掉总股本权重得出的结果。此时小盘股相对活跃,上涨时该指数经常跑在上证指数上方,下跌时一般位于上证指数下方,故称领先指数。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综指也是把所有股票都计算在内的,原来买卖深市股票的投资者很重视深圳综指。但在1995年以后,深交所学习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等的编制方法,选取四十多只股票编制深圳成指,在行情发布时以它作为深市的风向标。1995年2月20日开始发布深圳成指,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算法类似上证指数,但权重由总股本改成流通股。
但美国、香港股市重视成分股投资的做法在中国却行不通,沪深股市还是以板块轮动来做行情,因而股民一般都不看重深圳成指,虽然深圳综指仍可以查到,还是不如深圳成指那样位于行情软件最显眼处,大家也就慢慢地淡忘了它。再加上后来深市又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所以在衡量主板的情况时,投资者基本只看上证指数了,各种股市报道和分析也着重在它上面。这提高了颇有争议的上证指数的地位,围绕着它的博弈和操纵日趋白热化。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到达历史大顶6124点,标志着从2005年6月6日998点起步的股权分置改革行情的结束,此后每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陆续进入全流通状态,股市的流通市值迅速膨胀。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到1664点后,又启动了一轮四万亿经济刺激行情,到2009年8月4日,行情在3478点止步,此时如果按指数看离6124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两处的流通市值已经相差无几。因此两个看似不匹配的高点构成了牛市的双顶,后面就展开了五年漫长熊市的征程。
到了2014年,在熊市的废墟上,一轮新的牛市冉冉上升。但是积累了多年的非流通股逐步流通以及大量新股的上市,使市场的流通市值膨胀到6124的好几倍,这明显是不利于牛市的操作的。有人就想出新的招数,大量地提供融资,做杠杆式牛市。当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来到5178点时,市场的流通市值,已经是6124点时的四五倍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指数来判断市场的高低已经失去意义,流通市值才决定市场运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