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顺丰控股与快递行业:顺丰是个好快递员吗?
期我们对快递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格局进行了简单梳理,这都是为今天的主角顺丰控股做铺垫。
那么顺丰是个好快递员吗?仅凭借7%的市占率凭什么能让消费者把快递品牌区分为顺丰和其他快递?
翻开顺丰的三张报表,哪一项是公司最重要的指标?不是货币资金,不是各种款项,我认为研发费用反而是最需要关注的点。
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这个科目,一个送快递的公司要什么研发?后来才发现,支撑顺丰高速发展的并不是飞机多、汽车多、网点多,而是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高效物流系统。
有人说,顺丰其实是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送快递只是表层业务。也确实如此,顺丰在对自家核心竞争力的介绍中把科技实力放在了第一位。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接近12亿,在同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那么快递行业都研发些什么东西呢?比如支撑物流各个环节高效运转的大数据系统、区块链平台,分拣快递的自动化分拣系统、AI设备等等背后都是需要技术支撑
抛开京东物流不谈,发快递的时候对我来说,确实只有发顺丰和发普通的区别。因为顺丰与阿里系快递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市场下竞争,这就是顺丰的差异化定位。
上篇文章我们说过,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打得很凶,单票价格一路走低。但是主攻高端快递市场的顺丰在自己的领域内一家独大,受价格战影响相对较小。从数据上来看,顺丰的单票毛利显著高于四通一达,而且通达系快递单票毛利润近年来下滑明显。虽然顺丰受行业趋势影响以及业务调整单票毛利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比例远低于通达系。
由于定位不同,顺丰选择了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直营模式,这也是国际一流快递公司都在使用的模式。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直营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更容易实现数据整合,必将使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这是加盟无法实现的。
同样做高端快递市场的京东物流是近年来顺丰的强劲对手,每当要网购某些急用物品时,总会打开京东、筛选标签“京东自营”,看到“今日x点前下单,预计明日送达”的物流预测确实比较放心。
但是京东与顺丰的物流又有着很大的差别,看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
喜欢抽烟的老板会不定时让员工小明或小红跑腿买烟,每次烟的牌子还不固定。为了最快满足老板需求,小明提前跑遍了所有周边超市,摸清了每个品牌烟的位置和最快路线;小红则提前买了一抽屉不同品牌的烟,老板每次要哪种小红就直接去抽屉里拿。
很显然,老板就是网购的消费者,小明是顺丰,小红就是京东。
这两家物流的最大区别就是“仓对端”与“端对端”。京东提前在全国各地建好了产品仓库,消费者一下单就从最近的仓库提货,缩短运输距离。而顺丰将每一个运输环节做的很快,消费者一下单,顺丰从商家手里接过货物坐着飞机火速前来。
模式不同但最终的结果相似,顺丰和京东在高端快递市场都撑起一片天。个人寄东西用京东一般不如顺丰快,但从京东自营买东西可能送得比顺丰还快。京东没有自己的飞机,运输环节做不到那么高效;顺丰不是电商平台,自己也建不了产品仓库……所以目前两家都在各自发展,算是打成平手,都在向综合物流的方向不断做大。
目前拉动快递行业增长的主要是电商发展,电商消费者对运费价格十分敏感,但是对时效不敏感。毕竟大多数人居家过日子,真正应急的东西在线下买,网购主要是图一个实惠与方便,至于不急用的东西是两天到还是三天到关系并不大。所以低端快递市场实际更加广阔
而且顺丰虽然做着高端生意,但并不怎么赚钱,毛利率常年低于中通和韵达。虽然顺丰的单票毛利润高,但是背后自家有飞机要养,每一单的成本都很高,因此拉低了毛利率。而且四通一达激烈的价格战虽然发生在不注重时效的低端市场,但也会对顺丰产生一定影响:
毕竟当市场上75%的商户都卖1块钱1个的白菜包子时,你卖10块的包子就算是虾仁馅的也得降价了。
由于竞争激烈,顺丰也不得不在速度上做一些妥协,减少时效业务占比,增加经济业务。2016-2019年顺丰时效业务占比从接近70%下降至50%,多送普通件其实对于顺丰“快速”的品牌形象打造较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