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汇基本面分析
外汇基本面分析注重金融经济理论和政局发展从而判断外汇供给和需求及其对汇率的影响。基本面分析研究市场运动的原因,它包括对宏观经济指标资产市场以及政洽因索的分析与研究。宏观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以及生产率等指标资产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等;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对一国政府的信任度、社会稳定气候和信心度等。有时,政府会干预货币市场,以防止货币显著偏离理想的水平。货币市场的干预由中央银行执行,通常对外汇市场产生显著却又暂时的影响。因此,基本面分析的目的是挖掘汇率变动背后的真实原因,分析影响汇率短期、长期变化的政治经济根源。
影响外汇基本面的因素
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它是影响汇率短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际收支的变动会影响到一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汇率水平。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的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就表现为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使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逆差时,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需求大于供给,外汇升值,本币贬值。
在国际收支中,国际贸易的数据更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反映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进而影响投资者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如果贸易盈余不断增长,投资者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增加,本币升值;相反,庞大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投资者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减少,最终导致货币贬值。
2.利率变化
在开放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之间具有联动性特征。一国货币利率上升或高于外国利率,意味着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或高于外国,在短期内会引起外资流入,外币供给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导致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反之,一国货币利率下降或低于外国利率,意味着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下降或低于外国,在短期内会引起外资流出,外币需求增加,对本币需求减少,导致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重要影响。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利率下降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短时间内英镑换美元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值近20%。为了限制英锈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10%降至6月初的7.5%,伴随着每次减息,英镑立即下跌,由此导致英镑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从而又使英镑逐渐升值。再比如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逆差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的结果。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
3.大众的心理预期
从实际来看,有许多心理因素经常影响外汇市场的波动,盲目跟风就是其中例。当人人都看好美元时,美元总是升到不合理的水平,但升势依然无法遇制;当人人都看淡美元时,美元虽然已经过度抛售跌势也可能持续不断。一般情况下,当外汇市场处于牛市时,某种货币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利多消息就会刺激看好心理,引起该货币升值;反之,当外汇市场处于熊市时,行情下跌,人心看淡往往某种货币的任何利好消息也无力挽回汇率疲软走势,而一些微小的利空消息都会使该货币骤然贬值。这种人为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力,有时甚至比经济因素所造成的效果还明显。因此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分析家、交易员和投资者往往根据每天对国际间发生的事,各自做出评论和预测,发表自己对汇率走势的看法。
4.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政权更迭、政变或战争、政府官员丑闻或下台、罢工等。当国发生政权更迭时,可能会发生新政府更换当地的交易货币单位令该种货币大幅贬值甚至沦为废纸。当一国发生政变或爆发战争时,局势的动荡会使该国货币出现不稳定而下跌。而政府官员的丑闻或下台也是打击该国货币的重要因素。从资本安全角度出发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其经济也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一般政治动荡产生后,美元就会起到“避风港”( safehaven)的作用,会立刻走强。政治事件经常是突发性事件,出乎外汇市场的意料,这又使外汇市场的现货价格异常剧烈地波动,其波动幅度大大超过外汇价格的长期波动幅度。下面以苏联“8·19事件”说明政治事件对外汇市场短期走势影响的些规律。
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对几乎所有的主要外汇都呈弱势。但是,苏联“8·19事件”使这走势完全打乱,而事件失败后,又使走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美元又一路走弱到第二年1月才止跌回升。
外汇市场在苏联“8·19事件”前后的波动完全说明了美元作为“避风港”货币的作用。在8·19事件发生以前,外汇市场已在流传苏联政局不稳的消息,美元连续7天小涨但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突发事件发生。到8月19日,当外汇市场所有交易者的计算机屏幕上打出“苏联发生政变”的字样时,便立刻出现片恐慌性地买美元风。以英镑为例,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1英镑兑1.6633美元猛跌至1.6130,跌幅达31%。第二天,外汇市场又随着与戈尔巴乔夫失去联系、发动事件者似乎难以控制局势等消息的不断出现而涨涨落。到第三天,“8·19事件”宜告失败,外汇市场立刻抛出美元。同样以英镑为例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从16363美元涨到16915美元,猛涨34%使英镑又同其他外汇一起,开始了对美元的汇价一路上扬的走势。苏联“8·19事件”期外汇市场的走势表明,外汇价格的变动有其内在的规律。短期的突发性事件会引起外汇的现货价格明显地背离其长期的均衡价。但是,在事件过后,外汇走势又按照其长期均衡价格的方向移动。一般来说短期的价格变动至多会修正长期外汇均衡价格的方向,却很难改变或彻底扭转它的长期波动趋势。
至于在政治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的极限有多大,始终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外汇价格的波动完全由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决定,取决于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承受能力。这种解释在实际运用中说服力不强。但是,技术分析专家却认为,外汇对美元的汇率在突发事件时能跌多少,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以苏联“8·19事件”为例,英镑对美元的汇价之所以跌至1.6130时止跌回升完全是因为这一点是近5年来英傍对美元汇率移动平均线的底部,英傍对美元的汇率不太可能一次就穿过这条线,以后苏联“8·19事件”失败,更说明这一点的支撑作用。
5.中央银行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任何外汇买卖,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其途径可以是用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之间调拨,或官方借贷等。在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上,可以分为不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又称“消毒的干预”, 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干预(又称“不消毒的干预”, 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所谓不改变政策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外汇价格的剧烈波动或偏离长期均衡是一种短期现象,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改变现有的外汇价格。换言之,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的关键,而中央银行试图不改变国内的利率而改变本国货币的汇率。中央银行在进行这种干预时可采取以下双管齐下的手段:
(1)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同时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债券,从而使汇率变化而利率不变化。例如,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日元的汇价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银行想采取支持美元的政策,它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买美元抛日元。由于大量买进美元抛出日元,美元成为它的储备货币,而市场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货币供应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趋势。为了抵消外汇买卖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日本中央银行可在国内债券市场上抛债券使市场上的日元流通量减少,利率下降的趋势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银行不改变政策的干预就越有效果,否则就没有效果。
(2)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查询汇率变化情况发表声明等,影响汇率的变化,达到干预的效果它被称为干预外汇市场的“信号效应”。中央银行这样做是希望外汇市场能得到这样的信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要发生变化,或者说预期中的汇率将有变化,等等。一般来说,外汇市场在初次接受这些信号后总会作出反应。但是,如果中央银行经常靠“信号效应”来干预市场,而这些信号又不全是真的,就会在市场上起到“狼来了”的效果。
改变现有货币政策的外汇市场干预实际上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转变,它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而听任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朝有利于达到干预目标的方向变化。例如,如果加元在外汇市场上不断贬值,加拿大中央银行为了支持加元的汇价,它可在市场上抛外汇买加元,由于加元流通减少,加拿大货币供应下降,利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就愿意在外汇市场多保留加元,使加元的汇价上升。这种干预方式一般来说非常有效,代价是国内既定的货币政策会受到影响,是中央银行看到本国货币的汇率长期偏离均衡价格时才愿意采取的。
一般情况下,当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国内经济或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时,或政府为实现某一政策目标时,中央银行就会进入外汇市场,通过外汇市场的公开操作业务,买进或卖出外汇或本币,影响外汇供求,从而改变汇率波动的方向。如一国为增加贸易盈余,央行会在外汇市场买进外汇,卖出本币,通过使外汇升值、本币贬值的方式,来刺激出口,改善贸易收支。或者,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一国可通过在外汇市场买进本币、卖出外汇的方式,使外汇贬值、本币升值,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进而降低出口需求增加进口供给降低进口价格,从而抑制国内价格上涨。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程度比较浅,但其影响比较大,往往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因为外汇市场其他参与者都密切注视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动作以便能及时获得有关可利用的宏观经济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外汇买卖决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的投资者对此一定要非常留意。
6.财政收支
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家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在美国,财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个政府工作日会公布上个月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前总统克林顿时代赤字转为盈余,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7.通货膨胀率
(1)从短期影响看,一般而言,当通货膨胀持续加速上升时,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亦同时趋于回落,反而可能会使该国货币趋向于贬值。
(2)从长期影响看,当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该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对外价值必然下降出现对外贬值。具体来看,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当然,我们这里的通货膨胀率是相对通货膨胀率,只有当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大于外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幅度时,高通货膨胀率国家货币才会对低通货膨胀率国家货币贬值。
衡量通货膨胀率变化的有三个主要指标:
一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二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这要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亦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会利淡该地区的货币了。三是零售物价指数(RPI。零售物价指数( 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不过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员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地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的支持。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亦利好于该国货币。
8.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年度或季度)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另外,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繁荣,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此时,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增强,对该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升值;反之,如果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下降。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可能会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下降,对该国货币需求下降,货币贬值。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 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 The First revision&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与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美元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美元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货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