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任泽平>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报复性消费与口袋没钱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报复性消费与口袋没钱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2020-04-18 22:14:16  来源:任泽平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9分钟的时间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报复性消费与口袋没钱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时间:2020-04-18 22:14:16  来源:任泽平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公布。受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罕见的负增长?中国是否会下调全年经济目标?3月份数据全面回暖,是否显示中国正在走出疫情影响?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第一时间采访15位经济专家,对一季度经济数据进行解读。多位专家认为,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符合预期,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将有所回升。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负增长?有哪些指标超出预期?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属于中等程度的降幅,符合我们的预期。特别是3月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供给端复苏明显强于需求端,比如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只下降了1.1%,下滑非常轻微,比1-2月收窄了12.4个百分点,大大好于预期,表明此前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供给端开始逐渐恢复。这和中国最近复工复产率、发电量等指标也是吻合的。

中商智库秘书长、首席研究员李建军:

如果放眼全球来看,中国经济一季度负增长6.8%的表现,绝不是个例。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大暂停”, 尽管全球组织和机构对全球经济今年增速的具体数值存在差异,但是单边下调的趋势是一致的,向下修订的速度也“犹如闪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占比非常高,在产出和就业方面是经济的主导力量。全球经济“大暂停”是一种劳动力供需危机、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的危机“复合体”,这就是全球经济增速被不断下调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大暂停”并不是经济本身出现的问题导致的,所以经济能否快速恢复的核心仍在于对疫情的控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秩序的正常化。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

一季度经济增速基本符合预期,明显好于部分机构预测。主要是由于3月经济数据好转带动,体现了中国经济较好的韧性、深度和弹性,产业链和供应链快速重启,给了国内和全球市场更多的信心。

分产业来看,农业降幅低于服务业低于制造业,反映了疫情对供需两端的差异影响,受严格的封城、隔离等措施影响,制造业产能下降较大,2月PMI制造业指数一度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值,服务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受到较大冲击。不过,短期疫情的冲击更像是对经济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较快得到控制,庞大的经济机器开始恢复运转,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数据看,1-3月降幅均较前两月收窄,经济开始有序运转。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

一季度GDP下降幅度比市场预期要好。从目前股市反应看也比较正面,涨幅已逾1%。随着国内疫情好转,未来,第一产业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小,预计会有明显正增长;第二产业看,国内产业链部分已开始恢复,预计也将有平稳正增长;第三产业,五一期间或将有小幅拉动,但仍需严防局部疫情暴发。

3月份数据全面回暖,是否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出疫情影响?未来有何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3月以来,相比2月份各项数据有了可观的变化。总体来讲,3月份随着疫情控制,各项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但是距离恢复到疫情发生之前的状态还有一段的距离。在疫苗开发成功之前,也许要学会与这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长期共存,习惯“常态化防疫”。

短期内,风险主要来自外部的压力。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疫情得不到控制,贸易投资伙伴受影响,我们的经济也会面临来自这些国家疫情的压力,这是短期内最大的风险。

未来中国经济表现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国际防疫情况和经济复苏情况复工复产情况;二是疫苗研发情况。目前虽然中国经济恢复过来了,但这是一种“带着负担的恢复”。好的一方面是,目前中国贸易投资伙伴的疫情防控力度也在朝正常轨道推进,只要这些国家重视疫情防控并取得成效,经济恢复就会到来,这对减轻中国的外部风险压力有帮助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现在应该向前看。”下一步应该更加关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就业,把“稳就业”放在更重要位置。中国一直强调“科学抗疫”,下一步应该把重点放在“科学”上,遵循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尽快加快全面复工复产的步伐。

如果这一步伐加快,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化,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就业数据应该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该着力纾解中小微企业受困的问题。这是创造、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一步。这次疫情对服务业打击非常严重,而服务业吸纳了大量就业,如果能够尽快正常化,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在抗击疫情和百业萧条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竞争力。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在线办公、在线会议、在线教育、新零售等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运转发挥了巨大作用。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报复性消费与口袋没钱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只下降0.8%。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工业机器人增长12.9%,展现了中国数字新基建的巨大优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巨大前景,是少有的亮点。后疫情时代将极大催生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新基建、新经济就是中国的未来,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大国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

下降幅度实际上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是3月份经历了较好恢复。分行业来看,制造业1至3月下降了10.2%,但是3月当月只下降了1.8%,说明制造业的恢复速度较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月当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8.9%,说明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虽然经历了停工停产,但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此次疫情对一季度经济拖累更多体现在内需。然而,二季度疫情重心从国内转至海外,一季度对经济的拖累也转至外需。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内需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少,再加上内需一系列政策发力的覆盖范围,预计内需对国内经济支撑力将加强,特别是在新基建上发力更大。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

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效,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有序复工复产,为3月工业企业进入快速返工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疫情期间,国家及多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政策效应在3月及后续月份逐步显现,为工业经济恢复注入了关键的政策动力。

特别是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及企业都在积极谋划布局新基建相关的产业布局,围绕新兴产业需求,推动新基建建设;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各地首先是大企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有序生产,发挥了核心拉动作用,有效推动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快速恢复;中国工业体系的完备和产业链配套能力也为3月及后续月份工业经济步入正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产业链优势。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需要引起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内需恢复现在比较慢。消费依然不振,投资也比较低迷,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都有两位数的下降。房地产的先行指标,比如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降幅都相当大,这预示着今后房地产投资可能还会继续下行。二是外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3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虽然好于前两个月,但因为欧美客户大批取消订单是从3月中下旬开始的,外需面临的冲击今后会逐步显现。

内需低迷叠加外需不足,将是中国经济复苏最大的“拦路虎”。考虑到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复苏之路会比较艰难曲折,不会像之前预期的那么轻松乐观。迅速反弹式的“V型”、一两个季度内恢复正常的“U型”复苏估计都难以出现,更有可能出现的是“耐克型”,缓慢爬升。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重新考虑设定更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

经济今后发展主要取决于全球疫情如何。照当前形势,二季度应该比3月份略好一些。疫情在全球蔓延有很强不确定性,今后经济发展情况很难预测。

农民工是非常需要关注的群体。一部分在还在农村没有回到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在农村也很难再就业,因为有些农村土地已经流转了。这部分人的收入问题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发给他们现金补贴,或者是消费券补贴,通过这些办法帮助他们,同时扩大消费。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全球疫情的控制还是最大挑战。如果全球疫情形势没有好转,中国经济形势也难以大幅改善。我们进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大量出口订单延迟或取消,很多企业将难以支撑正常运转。我们需要有人员往来,要有物资往来,疫情会带来很多不便。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关键,在于全球疫情控制。

居民收入负增长,失业率上升,经济下行环境中如何兜底民生?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民营中小企业及其就业现在是最困难的群体。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0%,私营企业下降11.3%,差距很大。规模以上企业还是最好的群体,是各种政策能够照顾到的群体,但是大部分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属于政策的灯下黑。根据近期对北京、上海、深圳的商户大数据统计,营业率只有20%-30%。纾困企业和困难群众是当务之急。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疫情后日益强烈的报复性消费的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迄今为止,中国在为企业纾困方面做的比较多,但在扶助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可以借鉴国际社会的一些好的做法,给居民发放定向的现金补贴;各地发放消费券的范围、规模和力度也可以再扩大,不光是餐饮零售,教育培训等在疫情中受损严重的行业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

给居民提供补贴,既可以起到提振需求、稳定经济的效果,也不容易引发“后遗症”。另外,对企业的帮扶方式也可以调整。除了降低贷款利率,减税降费外,还可以考虑直接给企业发放资金补贴,缓解其现金流紧张难题,这样见效更快。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当前由于国际贸易的下降,很多企业即使复工复产也没有收益,进而会产生失业和收入降低,因此必须实行政策的兜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合力,并确保政策“用在刀刃上”。

财政政策方面,发放消费券人人有份的做法不可取,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精准,给予那些真正困难的企业以补贴,稳定那些有很多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微型企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企业,通过财政支持,先把员工召回来,减少失业,组织培训,免费提供培训资料等,并作为工人补贴的一部分发给工人,使他们能够获得一部分收入,保证基本的消费能力。

货币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生存情况关系上亿人的就业,普通的降准降息难以真正惠及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精准,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特殊时期货币政策要带有扶持的意义,要真正做到为中小企业服务。需要突破以往的固定思维,通常的通过银行贷款的途径难以实现,可以考虑将政策性资金通过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联网银行操作,实现传统银行实现不了的效果。

疫情席卷全球,会给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哪些不确定性,我们如何对冲这些不确定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从目前来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蔓延,多国采取限制人群聚集、延缓经济活动等措施,导致需求减弱、生产放缓、贸易受限,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明显影响。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经济衰退。这些影响将通过对外贸易、跨境投资、金融市场、情绪预期等渠道传导至国内,疫情输入风险以及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

外部经济受到影响最主要体现在资金链断裂,即现金流冲击,是金融方面的问题。中国在核心竞争力这一块,即高技术制造业上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现代服务业也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只要保证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就不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特别大的影响。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面对美国部分政客将国内疫情严重甩锅中国、去中国化,中方最好的应对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根本。在巩固疫情控制成果的同时,兼顾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帮助企业在中国安心生产生活,成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避风港。面对欧美疫情大流行、印度疫情快速暴发的混乱局面,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全球企业会作出理性选择。不管大家怎么去炒作中美脱钩、去中国化,对企业而言是很理性现实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营商环境即可,包括数字新基建,让企业成本降低、感到安全、赚到钱是硬道理。根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调研,这次疫情让全球跨国企业认识到下一阶段的产业更依赖数字基建,中国恰巧在5G、数据中心等加大投入,商业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扩大而非削弱。

要将经济从负增长状态拉出,中国还有哪些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各种政策已经越来越充分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落到实处,落到微观上去。国家的钱拨出来了,但是给哪些人、哪些活动、哪些区域,还需要做细致的工作。

一是消费方面:这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现在各级地方政府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支持消费,我认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不过,消费券的发放要跟实际需要和操作便利结合起来,对防控疫情不太有利的消费活动就不再提倡了。两个领域可以考虑,一个是食品类,保障居民的政策生活;二是防疫用品类,如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至于开放旅游点等,风险有点大,消费成本也比较高,即便进行,也需要采取很强的防疫措施,这会加大防疫成本。

二是投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有前车之鉴,2008年中国提出了一套强有力的刺激方案,但之后需要解决产能过剩、高杠杆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对短板领域、公共服务不足的领域加大投资;而本身对产业升级有战略意义的投资,经济回报率高,已有很多私人资本盯着,不建议政府的财政资金再介入。

中商智库秘书长、首席研究员李建军:

从经济的角度看,尽管宏观政策不太可能对经济重新常态化有实质的帮助,但各国政府的政策底线应该是大幅降低疫情冲击对全球经济的风险。首先继续扩大资产负债表,大规模的刺激仍然是政府政策应有的选项。其次救助企业可能更加重要。如果企业倒闭,新企业的资本投资、融资、生产销售再加上雇佣工人将需要很长时间,这肯定会延长经济复苏的时间,加剧经济衰退的程度。相反,若这些企业能够安然度过危机,一旦危机解除,就能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产品,向客户销售产品,增加居民收入满足最终需求,形成经济增长的正向反馈。由此,对企业的救助可能会成为疫情之后经济是V型复苏,还是U型或者L型复苏的一个关键所在。第三全球的政策协调很重要。未来全球流动性是否充裕,是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

报复性消费与口袋没钱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宏观政策要持续加强逆周期调控力度,激活增长点、释放经济潜力。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加大对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公共支出,进一步降低税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新基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在抗击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各种竞争性方案中,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最终胜出,中央政策明确,各地纷纷加码,大辩论告一段落,后面关键是实施。别打嘴仗了,别异曲以为高,回归常识、尊重规律,尽快重启经济,让经济转起来,循环起来,活下去,重燃希望。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关系多少家庭。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苏月:

我们预计中国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并推动约5万亿元人民币的额外财政支出,以刺激需求和支持就业。由于现有债务水平高企,中国面临财政约束,因此2020年的刺激计划将更多地以消费为目标,从而有别于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全球前景的恶化,中国政府也可能会实验性地放松房地产管制,以推高国内需求。”

中国经济全年会有怎样表现?我们该如何设定全年目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各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并加强全球合作,全球市场情绪逐渐趋于平稳,疫情传播初期的恐慌情绪逐渐被消化,金融市场波动也基本回归至正常水平。国内经济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政策储备充足,内需具有较大潜力。下阶段,要着力推动投资项开工复产,促进传统消费加快回补,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大力推动新基建、新消费、新投资等新模式、新需求发展,为经济增添新动力。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延续改善趋势,下半年GDP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经济增长2-3%。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

一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是-6.8%,后面三个季度必须每个季度增速达到2%以上,才能把转负为正,后面三个季度集中发力全年经济增速还是有可能争取为正的,但能够正到多少要看决策层的决心有多大。当前经济已经面临非常时期的非常局面,宏观调控要有非常之策。

本文作者:陈溯 李晓喻 夏宾 庞无忌 刘育英 梅亚雯 金易子 刘亮 王庆凯

海底捞悄悄涨价:报复性消费还没来 报复性涨价先到

这几天,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海底捞门店菜品价格上涨。对此,海底捞承认得很痛快:涨价属实。海底捞公共关系科回应多家媒体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统计局:约1.5万亿消费需求被抑制 有望现报复性反弹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媒体刊文指出,保守估算,1—2月份,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超1.5万亿元

(原标题:国是论坛 | -6.8%了,怎么办?)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