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第九章功遂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税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功遂身退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将铁器磨出锋利的刃,不可长久保持刃的锋利。金玉满堂,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骄纵,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祸害。功成身退才是自然之大道。
解析
芸芸众生,谁不追逐名利、贪爱财富、倾慕荣华?能做到超然物外者有几许人?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我们要吃、穿、住、用、行,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还会积极地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分等级的,当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迫切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十分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道理,说它简单是因为提到需求,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难理解;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需求的理解也不同,这是就个体而言的。从整体上说,人类的贪欲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这一劣根性决定了人类会一直追逐名利和富贵。一旦我们名利双收,该如何留住它们,而不致使它们如云烟般飘散?
手拿一个杯子,往里面加水,当水满的时候,我们还不停地往里加,结果会怎样呢?这是三岁的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水满了当然会溢出来。换一个问题:我们拉满弓后继续用劲拉,结果会怎样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弦被我们拉断了。这两个问题同出一源,那就是“满招损”,这个道理无人不晓,无人不懂,但如果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我们自身的欲望挂起钩来,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让我们且看锋利的剑吧,它又尖又锐,锋芒毕露,然而锋刃易卷,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捐弃,因而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会长久保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此比喻人生。听起来有些消极,但也不违背常理。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转眼枯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我们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就发傻,不禁哀怨日子太过匆匆。有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拼命榜取金钱,试图想用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而有的人一心想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生命。于是人们开始争名夺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不惜出卖灵魂,结果是得到的没有付出的代价昂贵,何苦呢?当然,我们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我们必须清楚,人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富贵和名利是分毫也带不走的。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住自己的名位或财富,即便是财富和权力倾天下的王公贵族,甚或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们让后人将珠宝和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一起,并安装了各种机关,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所拥有的财富,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就在他们被安葬后,盗贼潜入他们的坟墓,将他们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并将他们的尸首抛弃在荒野。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尸体也被偷走了,因为他们身上穿的是金缕玉衣。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太满会溢,太尖利会断。这就启示我们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太露锋芒就会遭人嫉妒和陷害,不如到一定的时候退而隐之,即“功遂身退”,绝不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而隐之不是形式上的退居深山,而是要有功不倨傲,有名不恃名,有财不扬财。这就叫遵循大道。
大道就是如此,它滋养万物而不居功,没有恩义的对待,也就无所谓报答;万物接受大道的恩典,不去报答,大道和万物仿佛毫无关联,所以也就没有怨恨和嫉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只有和大道同步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才能达到失也是得、退也是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