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首批科创板问询及回复函出来后,记者认真阅读了一遍,惊叹问询严密之余,不禁想起了一个典故——滥竽充数。谨防滥竽充数者,是科创板审核问询时需要的精气神。
在开门迎客(接受申报受理)1个月后,如今的科创板已有近百名“考生”站在了审核问询的门口,单看招股书申报稿中的自我描述,各个受理企业似乎都很高大上,但从上交所日前对3家企业的审核问询情况来看,受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创含金量才是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要素。
遵循“全面问询、突出重点、合理怀疑、压实责任”的原则,上交所对3家企业提出的合计152个问题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目的则是通过审核问询向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企业,将真正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符合科创板定位、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迎进资本市场。
允许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同时引入五套差异化上市标准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上市需要。不可否认,与传统上市规则相比,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大幅提升了上市条件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但这些包容性并不意味着放宽核心标准。根据监管部门此前的表态,科创板设置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的发行上市条件,旨在切实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
可见,对于有意登陆科创板的申报企业而言,享受到上述包容性的核心前提便是具备科技创新能力,且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来源于依托核心技术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好比一位考生去报考音乐学院,结果被发现五音不全、唱歌走调,那么哪怕其外表粉饰得再好,也应请其绕道而走。
申报受理虽易,想在问询考试中蒙混过关却不易。面对着监管部门多维度又极具针对性的审核问询,科创板显然不是“碰运气”场所,也不是可以滥竽充数的宫殿。
科创板是一本好经,期待包括监管层及中介机构在内的各方力量,恪守尽职,以不苟且之精神,念好此经,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