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上证A股指数从998.23点上涨到6124.04点
2005年1季度,中国的GDP就摆脱了10%的束缚,跃升到11.20%,高速增长的GDP一直持续到2007年4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速达到了14.20%,这期间GDP增速最高的季节为2007年2季度的14. 5%,到2007年底,GDP总量由2004年15.99万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26. 58万亿元。
(1)货币:200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为11. 78%,增速较低,但2006年、2007年货币供应快速放量,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7. 48%和21.05%,到2007年底,中国货币总量(M1)由2004年底的9.6万亿元增长到2007年底的15. 26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6.71% ,大幅高于历史增速的中值水平。
(2)固定收益类资产;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在2004年10月调高到2.25%后一直保持到2006年8月才调高到2.52%.2007年3月调高到2.79%,2007年5月调高到3.06%,2007年7月调高到3.33%,2007年8月调高到3.60%,9月调高到3.87%,2007年12月调高到4.14%。从2006年8月开始进人加息周期,1年半时间内上调了7次每次0. 27%,共计调高了1. 89%。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2005~2007年三年的年度数据分别为101. 6%、102.8%和106.5%。所以,在2005~2007年3年期间,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在-2. 06%~1%的水平之间波动。
中国推货币总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由2004年底的15. 72万亿;元增长到25.0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8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显示2005~2007年期间资金从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流出。
(3)房地产:2005~2007年,商品房市场量价齐升,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2.96万亿元,较2004年的1. 04万亿元提高了1. 92亿元的水平,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例由2004年的6.5%上升到11.14%,显示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
(4)其他权益类投资:2005年~2007年,中国GDP中的投资比例稳定在高位,3年的数据分别为42. 74%、42. 59%和42. 16% ,路成下降态势,显示选择新项目投资分享经济成长的资金比重减少。
(5)商品投资:2005~2007年期间企业存货占GDP的比例在低位缓慢上升,3年的数据分别为1. 937%、2. 25%、2. 631% ,整体处于1993年以来较低水平。
(6)跨境资金流动,2005~2007年期间,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高速上升,GDP中的净出口率从2004年的2.545%快速跃升至2007年的8.887%。
(7)股市: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GDP加速增长已经持续了6年之久,经济前景一片光明,权益类投资价值诱人。同时,A股市场则随卷庄股炒作、国有股流通等股市重大风险的相继解央,吸引力开始凸显。相对于在-2. 06 % (负利率)~1%之间波动的实际利率,2005年中期才20倍左右市盈率的股市实在价值明显。2005~2007年期间,股市开始大幅扩容,A股市场量价齐升,中国股市的整体市盈率水平从最初的20倍低位震荡向上升至最高50倍以上,股市流动市值占GDP的比例由2005 年的5.4%上升到2007年底的34. 1%。
拉长视角来看,2001~2004年,我国的M2/M1所代表的流动性增长一直在高位,GDP增长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市公司利润稳健增长。但由于我国采取的房改措施激发了百姓购房的刚性需求,同时,出口产业的繁荣使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社会资金涌向房地产和实业投资,股市被抽血,股市从2001年6月的2245点下跌至2005年的998点。:
过快的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2004年的宏观调控,2005年流动性增长低位徘徊,部分周期性强的上市公司利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2004 年8月31日,协议性上地转让被全面终止,土地招拍挂在全国范围全面实行,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升级和房价的全面高速上涨,从2005年开始,房价已经逐渐脱离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而与此同时,2003年国资委成立,2004年发生的铁本事件,制造业产能过剩加剧,实业投资领域开始国进民退,民间投资环境恶化。加之,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热钱涌人等,多重因素致使资金涌向股市,从而引发了2006、2007年的股市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