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汇富股市分析]怛罗斯之战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信仰基督教的大秦东罗马帝国使臣向唐玄宗李隆基提议双方夹击大食阿拉伯帝国,而生性喜好边功的玄宗天子此时却异常冷静,指着地图,一口回绝了大秦使者的请求,称若灭掉夹在两国中间的大食,两国接壤后还会有新的问题。
我们先不说以当时两国的实力能不能灭掉阿拉伯帝国,也遑论玄宗天子此时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样,这个桥段里面的诸多细节,本身就值得反复玩味。先来说一说怛罗斯之战吧:
1.历史背景
公元8世纪, 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帝国, 一个是唐帝国, 另一个是阿拉伯帝国 ,8世纪初, 阿拉伯帝国迅速扩张 ,先后征服塔立甘、 舒曼 、塔哈斯坦 、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公元746年,阿拉伯帝国发生内乱,公元750年,倭马亚王朝被哈希姆家族推翻,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登位,被称为阿拔斯王朝,因阿拔斯王朝崇尚黑色,被中国成为黑衣大食,而当时的大唐经过太宗、高宗时期迅速扩张,消灭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诸国等。并逐渐统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周边小国见唐强盛,纷纷屈服于大唐之下,大唐开始在西域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权利机构,统治并治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都督高仙芝,因为战功赫赫、声誉远播、先后击败小勃律国、吐蕃、车师国等,附近诸国都忌惮其实力,之后高仙芝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此时的东西两大帝国 同时向中亚扩张,一场无法避免的冲突即将到来……
2.高仙芝战败改写中亚河中地区历史走
高仙芝,高丽人,在唐朝任职,担任镇西节度使。勇武过人,遇事决断。但是,生性贪财。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河西节度使高仙芝正在怛罗斯城附近思索如何与强敌大食交战。一年前刚刚因为讨伐中亚的石国获胜并俘虏国王而加官晋爵,如今却因石国王子引来大食军队而在此相持五天之久。此时他还不知道,之后可能也不会知道,中亚河中地区的历史走向即将因为他的战败而被改写。
此时,唐王朝灭亡西突厥统治西域,已经将近百年,原来附属于西突厥的各小国逐渐成为唐朝的附属,较有名的有康、安、米、曹、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个粟特国家,都以昭武为氏,称为“昭武九姓”,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皆为九姓后裔。粟特人尤善于经商,唐王朝击溃西突厥管控丝路,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强国大食接壤,再加上原有的强邻吐蕃,都有意向西域进一步发展。就像电影中说的,接壤之后还会有新的问题。由此,唐、吐蕃、大食的互动关系,以及西域各小国与各大国间的关系,挑动关河,风起云涌。
3.战争引发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但是之后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并屠戮该国百姓和妇女,搜刮财物,并将石国国王献于玄宗面前,石国国王被斩首,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而此时,石国侥幸逃跑的王子向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石国王子在逃跑过程中,一路散播高仙芝等人的背信弃义,使得唐王朝的声誉有所降低、高仙芝获悉消息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为主帅,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统帅安西都护府2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从安西出发,此时的阿巴斯王朝刚平定完布哈拉和栗特的叛乱,大军正好南下,得知唐军准备进攻的消息之后,早有准备,并组织了十余万的军队奔赴怛罗斯城,唐军长途跋涉,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城。
怛罗斯,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附近,沿塔拉斯河而得名。玄奘法师西行,曾途经此城,称“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其他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就是这样一座普通的小城,即将见证两个大国的对抗。
4.战争过程
公元751年7月,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帝国在怛罗斯河两岸附近展开了决战,交战第一天、双方均以轻骑袭扰或远程射击,试探对方实力,在交战过程中,唐军因为拥有较好的甲胄保护,伤亡率远低于阿拉伯帝国军队,此时甲胄的优势在双方首次遭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双方具体的交战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卫公兵法》所记录了唐军的主要作战方法,我们还可以推测一二,唐军作战时,弓弩手在前,步兵在后,两侧为马队和跳荡,奇兵等骑马作战部队。交战时,敌军抵达弓弩射程之后,依次射击,当敌人临近后、弓弩手推至阵中,唐军重涉兵在前、当双方处于交战之时,两翼的马队,跳荡等没有作战命令,不得私自出击,等步兵交战不利之后,马队才可以援助,然后步兵退后,整顿队形,再向前援助,唐军通常的战术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马结合,攻守有职,步兵为正面先锋是最主要的正面攻击力量,骑兵为侧辅,通常用于迂回包抄敌军、或者迅速冲击立足未稳的敌军阵脚之用,怛罗斯交战第四天,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军骁勇善战,靠着步兵的强弓劲弩,唐军完全压制了阿拉伯的进攻,双方并未分出胜负,战斗第五日,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和侧翼开始突袭唐军阵营,并切断了步兵与骑兵的联系,军队开始出现混乱,目前关于葛逻禄为何临阵倒戈的原因也有多种,有一说是被阿拉伯帝国收买,另一说是葛逻禄没加入任何一方,在交战时突然向唐军杀来,我们目前更加倾向第一种观点,正是由于葛逻禄的突然叛变,是此次战役胜负的关键分水岭,此时阿拔斯王朝抓住这一机遇、出动重骑兵,突袭唐军主力,高仙芝遭遇包围,唐军久战不能逆转局势 此时黑衣大食出动全部兵力,唐军最后全面溃败。高仙芝和李嗣业等收拾残部,向安西方向败退,途中,拔汗那部也溃逃至此,兵马车辆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杀死百余名拔汗那军土才得以率先通过,两万人的唐安西军,最后只剩数千名人。
此次战役虽然以阿拉伯帝国的胜利告终,但并未影响大唐在西域的声望,此战之后大唐快速恢复实力,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西域各国还是主动向大唐朝贡,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也没受到影响,自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主动与大唐修好,并在之后陆陆续续派使臣来访17次,高仙芝也没有被此战役失败受到影响,仍然授以重用,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而阿拉伯帝国,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从此两大帝国相继陷入内乱,至此唐帝国再无力向西扩张,丧失了向中亚扩张的机会。
5.直接影响
怛罗斯战败,史书上没有太多的笔墨书写,或许是高仙芝刻意隐瞒战况,战败避讳。或许是淹没在玄宗天子万寿无疆的山呼呐喊之下,并没向朝廷详细陈述。而唐朝方面,仅仅把这次战败当作一次正常的战败,就像之前的战役一样。迟早会打回来的。但唐朝视乎并没意识到,这次战争之后,唐朝永远失去了葱岭(帕米尔高原),而高仙芝之后官运亨通,并没有受此次战败的影响。当时人似乎也没有这种意识,因为生活在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的人,还不知道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会发生什么事情。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实力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唐朝人想不到的是,大食(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什叶派从此控制中亚,之后的伊斯兰化远远超过唐朝之前的汉化。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同时也注重佛教。尤其在玄奘大师西行取经之后,影响所及,西域诸国尽皆皈依佛教。留存至今的敦煌莫高窟,遍地都是佛教经典和造像。但怛罗斯之战,以及接踵而来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得唐朝无暇经营西域,从此退出中亚争夺战,让阿拉伯的伊斯兰世界全权占领中亚。他们占领中亚后,首先进行伊斯兰化,隋唐的西域佛国,今天中亚一点影子也没有,包括文物。阿富汗为数不多的佛像也被塔利班炸毁。
倒霉的大唐,喝水都会呛着。原以为怛罗斯之战只是一场平常的战败,而怛罗斯之战前后时间,大唐四面征战貌似都是败绩,一时海内虚耗。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军事上虚耗得差不多,国家非常虚弱,起码需要一个安静的静养期。
而怛罗斯战结束后,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杨国忠,而他又是身兼三个节度使,尽起所部兵马,并周边各部族总计十五万众南下,所到之处,望风瓦解,不战而降、弃城奔走之众,不计其数。高仙芝、封常清二人乃至西域的命运,都与这场叛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最终,安史之乱紧接着是藩镇割据,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相继败亡,河西失守。吐蕃乘虚叛变入侵唐朝。吐蕃便趁机而入,封锁道路,并屡屡进攻西川乃至长安,唐王朝在西域的驻军陷入半隔离状态。西域成了唐朝的飞地。
之后又过了三十多年,之前绕道西行的回鹘道又被吐蕃切断,,唐朝彻底失去整个西域。而极盛的唐朝与迅速衰败的唐朝都发生在玄宗朝。
6.间接影响
唐朝失去了西域,也就失去了国际政治地位——天可汗。换言之,以唐朝为首的国际公约组织,随着唐朝失去西域而瓦解,再无制衡各个部族之间的力量。各自疯狂的掠夺壮大,给宋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之后的唐朝一蹶不振,再没振兴,至道藩镇割据变成五代十国,宋朝统一结束。
而怛罗斯之战直接引起的失去西域、壮大了吐蕃、回鹘等,以及唐朝册封的各边境少民政权,直接成为后来宋朝的外患。
宋代以降,中国政权在没有向西突破过葱岭,而被阿拉伯控制的中亚逐渐成为多事之地,千年大大小小的混战不断。中国自怛罗斯之战之后,千年再无之前的辉煌,后续的连锁间接反应导致宋朝一直在与外患斗争,最终中国亡于蒙元。
大明复国后,虽然极力去鞑化,依旧不能彻底,第二次亡国更是加剧了灾难和鞑化。
而这千年的衰败,转折点竟然在一场看似不起眼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的败战直接导致了后续结果。
相比近代史常说的鸦片战争转折点,和众汇富认为怛罗斯之战的衰败影响远远甚于鸦片战争。怛罗斯之战的影响是历史性的,更国际政治性的。
可惜,教科书竟然忽略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主角高仙芝因贪财而引发的错误战争,夫蒙灵察骂他的话差不多很写实。
唐代的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人名)骂高仙芝:吃狗屎去吧高丽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