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要丰富工业互联网产品供给,鼓励发展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供基于开源技术和产业多方共建的技术支撑体系。
丰富工业互联网产品供给鼓励发展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应用
中国经济时报: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工业互联网实施细则,大量投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您认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云勇: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对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社会上还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追求全自动生产、“无人工厂”等,认为这些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而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各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工业企业均有发展智能制造的强烈愿望,而工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则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我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忽视经济效益,盲目攀比投入巨资建设“无人工厂”。应加强工业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丰富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产品为不同工业企业服务,助力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转型升级。
首先,建议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为各种门类工业企业提供实施指南和最佳实践指引,开拓思路,避免认识上的误区。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其次,面向规模以上企业和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以工业PON、时间敏感网络、5G等新型网络帮助设备更好地实现互联,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成数字车间,改善设备效率、降低能耗、提高良品率、减少成本等;在智能仓储、物流、制造车间之间进行互联和协同,根据不同行业现状形成不同层次的智能工厂,不必盲目追求“无人工厂”。
再次,建议面向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上云。以云化应用的低成本提高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管理、仓储、设计等各环节的效率,提高数字化水平,以数字驱动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实力。
另外,还应鼓励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平台。供应链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联和协同平台进一步将工业互联网扩展到整个行业,更好地解决企业找单难、找材料难、找设计难、找代工难、融资难等五大难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并有效降低成本。
只有针对不同门类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工业企业自身现状开发丰富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才能帮助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地改善自身效率,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才会得到更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技术发展促进中心
中国经济时报:由于工业互联网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存在碎片化和缺乏标准等问题,使工业互联网建设缺乏能够令产业界达成共识的统一路径,对此您怎么看?
张云勇:确实如此。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面临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支撑能力不足,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单一,企业数据管理缺乏方法论等问题。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维系全产业链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我认为,可以依托云服务商、运营商等IT领域企业,以制造业企业需求为核心,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供基于开源技术和产业多方共建的技术支撑体系。
首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创新生态。联合云服务商、运营商等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加快建立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检验测试、认定评估等工作,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作体系,加快推动形成以制造业为主体、云服务提供商为主要支撑、动态优化的平台发展生态。
其次,加快建立工业大数据管理方法论建设,推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的产业化。数据驱动,是本轮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工业大数据的产生和流通,是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的要素和原材料。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建立工业数据的产生规范和流通规范,促进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结合,逐渐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数据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加快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的产业化,例如,提升数字孪生技术在生产流程、知识经验积累、管理维护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技术产业化能力,加快工业大数据应用支撑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