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金成色鉴定?
黄金成色鉴定,就是指通过仪器、工具或者凭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各类合质金作内含黄金量的科学测定。
黄金成色鉴定是一项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在黄金交易过程中,成色鉴定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买卖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无论是经营黄金业务的黄金银行从业人员,还是个人黄金投资者,均须了解掌握黄金成色鉴定的知识,吸取黄金前辈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掌握黄金成色鉴定的操作要点,尽量使成色鉴定的结果科学精确。
黄金成色鉴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黄金成色的鉴定方法,比较常用的是仪器测定法、试金石法、银药法和化学测试法。其中仪器测定法是目前黄金成色鉴定最为正确有效的方法,但仪器测定法需要有整套测定仪器设备,一般在国家专门的质量检测机构或商业银行总、分行的现金出纳部门使用。个人黄金投资者便用较多的应是试金石法、银药法和化学测定法。
什么是试金石和金对牌?
试金石是一种致密坚硬、石质均一、没有杂质斑点、结构光洁细腻、耐酸性能好的黑色硅质岩石,一般常用含碳质的石英岩或玉髓、蛋白石等岩石加工而成,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检测黄金成色的鉴别工具。
试金石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要求却很严格。一般可挑选一些20x10x5厘米3大小的块状黑色硅质岩作为试金石原石,然后经过磨平、洗净、晾干等步骤进行加工。为了使其光泽度更为细洁,颜色更为纯正,经过磨平、洗净、晾干后的试金石原石还需将其放入鹅汤或狗肉汤内煮沸二小时,取出晾干后再涂敷蓖麻油,此时其石面便会呈现出黑漆一般的光泽,加工好的试金石应用干净绒布包好收藏。
用试金石鉴定黄金成色时,还要有标准参照物。这种参照物是用一系列已知成色(含金量)的小金条制成,在黄金同业界被称为金对牌(简称金牌)或金针。
金对牌一般分为两种:清金对牌——是用金和银按不同比例制成的,并在对牌上注明金、银的含量;混金对牌 般是用金和紫铜按不同比例制成的,也有含有铜、白银的混金对牌,对牌上也注明金、铜、或金、铜、锒的含量。商业银行使用的金对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浇铸提供,一般个人投资者不可能持有金对牌^那么是否个人投资者就无法采用试金石法来鉴别黄金的成色了,
答案当然不是。正象试金石可以自己制作一样,金对牌也可以用一些已知成色的黄金制品来代替,如用不同成色的金戒指、项链作为标准参照物来检测成色,当然这些戒指、项链应该是一些大的金商所出售的成色较为可靠的黄金制品。
怎么使用试金石?
用试金石鉴定金的成色时,必须将待测物在试金石上均匀划一条条痕,俗称磨道(或金道),再把金对牌以同样的方法在试金石上磨道,两条磨道最好靠近,且互相平行。然后,根据试金石上所划出的磨道的反射率和色泽的不同和相近来判断待测物的成色。如果待测金饰物所磨的金道与已知的成色的金对牌所磨的金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反射率和色泽时,则被测金饰物的成色就与相对应金对牌所注明的成色相同。
用清金对牌鉴定清金(金和银的合金)制品时,通常采用“挤对法”,就是用高于待测物成色的金对牌金道,和低于待测物成色对牌的金道,把待测物的金道挤在中间进行对比。看色泽时,以垂直试金石正面看光泽为主。而从试金石侧面看浮色为辅。这是因为清金是用不同比例的金和银制作的,银的加入随其含量由少到多,便使黄金的色泽由黄色逐渐变为白色之故。而混金(金和银、铜、锌、锡等混合制造的多元化合金)中加人的铜却反而提高了黄金的色泽,因此,即使含金量相等,但含铜的混金比含银的清金的色泽更深,看上去似乎象成色更高,故实际鉴定时,往往容易抬髙待测物的成色。为了消除这种抬色现象的发生,通常用试金石鉴定它们时,就应以斜看浮色为主,正看色泽为辅了。因为斜看时,随含铜量的增加,就会出现浮色,即赤黄色中夹杂着其他的色泽。对于成分复杂的金制品的鉴定,还要结合前述的化学分析,再配合银药来进行。
什么是银药法?
金银药法简称银药法,俗称吃金虎,就是用成色为95%以上的金粉或白银粉与水银调合而成的用于检测是否含有黄金或白银成分的一种化学试剂。
银药法是利用黄金白银能吸收水银,而其他金属不吸收水银的特点,来鉴别金银真伪的一种测试方法。在鉴别金、银真伪时,可将银药点在试金石待测物的金道上,若金道变白,俗称挂白,则可能有金或银存在,若不挂白,就不含金(或银)。为了进一步证实是否含金,还可在待测物金道上用硝酸点试,若金道颜色不变或变浅,证明含金;若金道消失,则不含金(或银)。
什么是化学测试法?
用试金石鉴定K金时,有时不容易比较色泽分辨成色,假若用金对牌鉴定不能确定其成色时,则可用硝酸(一般用硝酸盐水或硝酸氯化铜溶液)在待测物的金道和对牌金道的一端滴上一小滴硝酸,片刻后用清水冲去硝酸,若两者变化相同,则说明其成色一致,否则成色不同。这种用化学试剂来检测黄金成色的方法就称为化学测试法。
纯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单独的硝酸、盐酸和硫酸起化学反应。而铜和银则可与酸起化学反应。因K金一般都是金与铜、银的合金,故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常用硝酸作试剂来检査黄金的真伪和成色。如果你怀疑黄金的真伪时,可将小滴硝酸点在金制品的非要害部位上,再加上小滴食盐水,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若点试后颜色不变者,则为纯金;若点试后颜色变为乳白色沉淀物,这说明含银,因银与其作用,便生成乳白色的氯化银;若点试后,出现绿色泡沫,这说明金制品是用铜制作的,因铜与硝酸作用,则生成蓝绿色的硝酸铜而冒绿色泡沫。若为K金制品,因所含银、铜比例不同,在点试硝酸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色,一般来说,颜色变得越深,表示含金量越低。
根据经验,K金点试硝酸后的变化情况是:含金30%的K金道点试硝酸处完全变黑,用水冲洗后微显红色,并露黑底;含金50%以上的‘K金道,点试硝酸处稍有变化,露的黑底较少;含金70%以上的金道,点试硝酸处微有变化,稍露黑底;含金95%以上的金道则变化很小。总之,根据试金石鉴定和化学试剂的检验,金的成色就可以完全确定下来。
黄金成色鉴定的一般步骒有哪些?
买卖交收黄金时,黄金的成色鉴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环节,既需要投资者具备有丰富的鉴定知识,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下面给朋友们介绍黄金成色鉴定时的一般操作步骤。
实物检验时的搡作步骤
实物检验是根据黄金的物理属性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实物鉴定一般按掂试轻重、辨别色泽、折试硬度和检査音韵、弹力四个步骤进行。通过实物检验,可以区分出清金或混金,估计出大致的成色,从而节省鉴定时间。
2.掂试轻重
由于黄金的比密度为19.3,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因此将体积相同的黄金与白银、铜、铝相比,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锏重1.2倍,比铝重6.1倍。当黄金件放在手掌中掂试时,会有一种沉重坠手感,而同样大小的白银或其他金属则明显感到有一种轻飘的感觉。如果被鉴定的黄金体积大,而重量则轻者,应引起检验者的注意,仔细分析辨认是否系伪品。若有必要,应在征得交易对手的同意后剪开査看,或采用试剂分析方法检验。
3.辨别色泽
辨别实物是否有黄金的光泽和颜色,并依据鉴定清色金的“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确定其大概成色。同时,应分辨出是清色金还是混色金。如果青黄色中发红或赤黄色中发紫,则说明黄金中含有铜的成分,即为混金。
4.折试硬度
一般成色高的黄金质地柔软,成色低的黄金质地较硬。在通常情况下成色越高质地越软;反之,成色越低质地越硬。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用此种方法判断成色高低也不是绝对的。由于黄金含有金属成分的不同,即使是黄金成色相同的两件金饰品,也会使折试硬度有所不同。如当黄金制品中含有银的成分时其质地就比含铜成分的金制品的质地要软。
折试硬度法一般适用于首饰金的测试。例如,一件被鉴定的黄金饰品的成色在97%以上,经弯折几次,其弯折处即有细皱纹,俗称“鸡皮皱”。而一件成色在90%左右的黄金饰品,在弯折时就有很硬的手感,而且弯折处没有皱纹。由此可见,经过折试硬度,也就可以估计出黄金的大概成色,区分出清色金或混色金了。
检查音韵与弹力
将黄金制品(一般指金饰品)从离桌面约一尺处由其自然坠落,此时成色高的黄金其发出的声音低,弹力小;成色低的黄金其发出的声音高,带有长韵,弹力大。成色越低,音韵越尖长,弹力越大。清色金有声无韵,发出噗嗒嗒的声音,也无弹力。混色金由于含铜,因此既有声,也有韵,还有弹力。
一般经过以上四步检査,就可以大致分辨出黄金的类别和成色。但是,若要准确地鉴定成色,尚需运用对牌鉴定和试剂鉴定方法
化学试剂分析是运用黄金与其他金属对同一化学物质会呈现出不同化学反应之特性,以对黄金的真假和成色的高低进行分析鉴定的一种方法。试剂法有两种操作方法:硝酸烧蚀法和硝酸盐水混合液点试法
(5)硝酸烧蚀法
硝酸烧蚀法是先将被鉴定的黄金与对金牌分别磨在试金石上,当金道与对牌道的颜色相同而难以区分真伪时,就可用玻璃棒将硝酸水滴在金道和对牌道上,同时再加上少量热香烟灰。此时金道上和对牌道上会立即冒起泡沫,等泡沫消失后,再用清水冲净硝酸及香烟灰,然后看金道和对牌道腐蚀后的痕迹。两者相符时,即可确定黄金为真品并确定成色。其原因是,硝酸能溶解白银和铜,而香烟灰中含有氯的化合物。由于铜和银的化学性质比金活泼,因此当硝酸烧蚀时,氣先和铜、银化合,然后与金化合。由于黄金不溶解于硝酸,而铜、银等杂质溶解于硝酸。因此当金道上滴以硝酸后,若系假的黄金,金道便会全部消失。因此,应用硝酸烧蚀法能够鉴定黄金的真假。
(6)硝酸盐水混合液点试法
硝酸盐水混合液点试法一般用于对硝酸烧蚀法不起作用的高成色金。操作步骤与硝酸烧蚀法相同,即先用硝酸盐水混合液滴试,可以根据黄金消蚀的決慢,分析黄金成色的高低。老一辈的黄金从业人员一般根据金道呈现出“三慢三快”的变化规律来辨别真伪或成色髙低。所谓“三快三慢”,即成色高时消蚀慢,成色低时消蚀快;清金消蚀慢,混金消蚀快;小混金消蚀慢,大混金消蚀快。掌握此规律,即可以对金牌成色为依据,通过对比对金牌磨道和被鉴定的黄金的金道消蚀的快慢情况来确定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