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地产资金赶向股市可行性大不大?难!
把房地产资金赶向股市,肯定会构成很大的提振,但现阶段可行性不大。一个原因在于房地产吸金效应仍很强;另一个原因,在于国内宽松货币环境仍未大幅收紧。与房地产市场相比,股市表现更被动,要重新修复投资信心,恐怕并不轻松。
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黄金期,如今已经逐渐步入了全民炒房的时代。这与持续宽松的金融货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言之,只要国内持续宽松的金融货币大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那么支撑国内高房价的根基依旧存在,一旦国内宽松货币环境发生了实质性转向,那么作为货币敏感度较高、利率敏感性较强的房地产市场,难免会发生价格趋势上的转向。
从正常的思维分析,并不会存在永远上涨的投资渠道,也不会存在永远下跌的投资渠道,但对于某一渠道的最终价格拐点确立,仍然颇显复杂性。而市场自有其自我调节的功能,即使存在较多的人为影响因素,但终究还是难逃价值回归的过程。
不过,非常有趣的是,在过去这些年间,在宽松货币环境下,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影响非常明显,且创造出国内房地产市场十多年的发展黄金期;但与之相比,同样属于资金敏感性强、利率政策敏感性较强的股票市场,却并未走出大幅上涨的走势,而多年来依旧难逃牛短熊长的运行局面。
在持续宽松金融货币环境下,股票市场应该有所表现,但最终还是大失所望,并未走出长期牛市的运行格局。
实际上,在多年来同样持续宽松的金融货币环境下,对于国内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之间截然不同的价格表现,并非没有原因。从实质原因来看,一方面来自于国内股票市场注重融资定位;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吸金效应非常明显,哪怕是上市公司,也愿意把大量闲置资金、自有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有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合计持有的房产市值高达近万亿元。当然,这仅仅属于上市公司的投资举动,如果计算其余仍未上市的企业,乃至新三板挂牌企业及大量中小企业,可能持有房产的规模就是万亿以上的级别了。
上市公司大量闲置资金及自有资金投资房产、不少大股东高管积极套现后把资金投向了房产等渠道,而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实际上还是加速了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速度。而只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吸金效应不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么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资金面也很难获得实质性改善。
在持续宽松的金融货币环境下,国内房地产市场无疑是最受益的投资渠道之一,而股票市场本来受益于宽松货币。但遗憾的是,因股市自身定位问题,加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吸金效应过于强大,却导致这些年来国内股票市场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失灵,而在宽松货币环境下,依旧存在资本出逃的压力。
然而,在宽松货币环境之下,国内股票市场的表现尚且如此,一旦宽松货币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收紧或转向,那么股票市场难免还是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比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力更为明显。或许,这也是A股投资者很难在市场中赚钱的重要原因。
假如把房地产资金赶向股市,肯定会对股票市场构成很大的提振。但是,把房地产资金赶向股市,在现阶段看来,似乎可行性不大。一个原因在于房地产吸金效应仍然很强,赚钱效应仍然较明显,这对于逐利资本而言,往往很难抽身;另一个原因,在于国内宽松货币环境仍未大幅收紧,而近年来M2增速明显放缓,但却建立在较高的基数背景下,而即使宽松货币环境发生实质性转向与收紧,恐怕流动性更强、资金政策敏感性更强的股票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此外,则是在于金融去杠杆压力依存,相对而言,房地产市场人为护盘因素较高,一旦政策封锁流动性,维系紧张的土地供应,甚至形成饥饿营销的模式,恐怕房地产价格很难发生大幅度下降的走势。与之相比,股票市场对金融去杠杆的敏感性更高,从此前的强力去杠杆到近期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集中释放等情况来看,股票市场却轻易产生较大的波动走势,与国内房地产市场相比,国内股市的表现更显被动,这对于缺乏投资安全感的股票市场而言,要重新修复投资信心,恐怕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