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减持现象密集发生,与大股东、高管增持乃至股份回购的行为相比,减持意愿更为浓厚。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扩容,随之而至的,则是限售股堰塞湖现象的持续加剧,对面临限售股解禁期的上市公司,却难免存在较为强烈的减持需求,这也许属于近年来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年来,A股市场时常存在“一夜暴富”的市场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A股市场长期存在新股高溢价的因素;即使期间出现了多轮的新股改革措施,也终究未能够从本质上打破A股新股不败的神话;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持股成本的长期不对称,进而为大股东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举一个例子,大资金大机构参与战略配售,其持股成本本身较二级市场投资者低出了不少的空间。与之相比,对于大股东,其持股成本更为低廉,而当企业成功上市之后,大股东也轻松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多年来,在A股市场中,新股不败神话的长期演绎,终究还是获得了不少企业家的青睐,面对新股长期高溢价的现象,还是对企业家构成不少的投资吸引力。
前几年,市场仍在担忧IPO堰塞湖的问题,但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市场却把目光转向了限售股堰塞湖身上。不可否认的是,随着IPO发行常态化的到来,终究难逃批量限售股解禁的问题,而对于大股东来说,当限售股解禁期到来之际,最直接考虑的,莫过于减持的问题,当他们把高昂的股票价格抛售给市场,则基本上轻松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
或许,对于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减持现象的频繁上演,也逐渐引起了监管的重视。近年来,在政策层面上,也先后出台了减持新规以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等举措,意在规范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尽可能减缓减持潮对市场的直接冲击影响。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减持的途径却非常多,但通过二级市场抛售减持的约束限制不少。不过,从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大股东仍可以通过花式减持、组合式减持乃至其余相对隐蔽的方式完成变相减持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还会借道ETF实现减持的任务。与其余减持的途径相比,借道ETF减持的方式确实显得相对隐蔽,且对基金公司以及减持方来说,也可能会存在互利的影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借道ETF实现减持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并非所有ETF换购计划都是减持的问题。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通过换购ETF,实现资产配置的分散化与灵活化。从实际情况出发,单一投资某一上市公司股票,其投资风险还是远高于投资ETF产品。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通过ETF投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稳定性与确定性会更具优势。
此外,对于部分存在减持需求的上市公司来说,借道ETF减持的行为,不仅可能会考虑到减缓对二级市场的直接抛售压力,以减少减持抛售股票的舆论压力,而且还可能会考虑到抛售减持的交易成本,而借道ETF实现减持,虽然需要考虑一定的时间成本,但从抛售减持的交易成本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花式减持,到组合式减持,再到借道ETF减持等,这些年来上市公司减持意愿基本上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然而,对于这一市场现象,其实并不健康,而上市公司密集减持潮的背后,不仅与市场发展土壤有关,而且也可能会与资本市场一夜暴富的因素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性。
不过,站在近年来的市场环境思考,当限售股解禁之际,上市公司却迫不及待抛售股票,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思考。但是,对于这一现象,也并非完全适用于所有A股上市公司,多年来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坚持大股东及高管不减持的行为,但与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这种坚持不减持的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少数。
减持变现,这可能会是市场热议最多的现象。不过,在上市公司减持变现的背后,虽然存在部分大股东及董监高有着改善生活的需求,但对于不少大股东来说,其减持股份的背后,仍可能与维持企业资金持续运转等因素有关。除此以外,还可能存在补充质押、降低企业负债率等因素的考虑。
在当前A股的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拥有庞大的现金储备,企业现金流优势较为明显。但是,与之相比,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却并不在少数,对于上市公司积极采取减持的行为,仍需要引起重视,对企业的营商环境、税负成本等,更需要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扭转部分上市公司长期依赖减持股份回收资金,进而为企业输血的现象。不过,对于部分上市公司纯资金变现及改善生活等行为,仍需要给予适度地引导与规范,对投资者切身利益的保护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