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利用财务杠杆?
曾经的次贷危机使整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波及,除21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的Countrywide、北岩银行因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抵押贷款领域而遭受重创外,花旗集团、美林证券、瑞士银行等大型综合银行和投资银行也都没能幸免。
美林有稳定的经济业务,花旗有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和全球化的分散投资,瑞士银行有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业务,一贯享受着最高的信用评价,房地产抵押贷款也只是他们利润来源的一小部分。但正是因为这个抵押贷款业务让这些金融寡头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20倍的高杠杆放大作用下,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投资损失率竟然达到18%~66%,平均损失约30%。
很多投资银行在追求暴利的驱使下,采用20~30倍的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高杠杆率对投行的影响是双向的,他既能放大投行的盈利,也能放大投行 的风险损失;其资产的小幅减值或业务的微小损失都有可能对孱弱的资本进造成严重冲击,令其陷入绝境。
所谓的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价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斯坦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财务杠杆之所以叫杠杆,有他省力的因素。物理杠杆通过增加动力臂长度,提高动力的作用。来节省所付出的力量;而财务杠杆则通过增加贷款数量来节约自由资金的支出,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收益水平。这个需要符合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贷款利率低于资金利润率,也就是,用借来的钱赚得的钱要比借钱的利息高,否则贷的越多,赔偿的就会越多。
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应的是由于存在负债,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利息)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越低。
简单的讲就是把你的资金放大,这样的话你的资金成本就很小,同时你的风险和收益就放大了,因为盈亏的百分比不是依据原来的资金,而是根据放大后的资金来衡量的。也可以把财务杠杆简单看做是公司利用债务资产的程度,即公司负债与公司净资产的比值。可以确定的是,该比值越高,公司的杠杆比率越大,说明公司的经营风险越高;比值越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
财务杠杆是用公司的资本金去启动更多的资金,在金融学中,经常用杠杆比例这一指标来表示。杠杆比例是总资产与净资产之比,这一比例越高,风险就越大。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高杠杆所代理的高收益与高风险。
比如说以投资股票为例,加入某投资者有1万元的可用于投资,欲购买A股票,当前价格10元,他可买1000股,在不计手续费的情况下,股价上涨至15元,他可获利5000,股价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5000元。
又假如可以按1:1的比例融资(其杠杆是2倍),那么他可以购买2000股A股票。股价上涨至15元,他可获利1万元,股价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1万元。如此,收益和风险都扩大了两倍。
再假如他使用4倍的杠杆融到4万元,则其实可以买4000股股票,如果股价同样从10元上涨至15元,他每股盈利5元,可以赚2万元,股票下跌至5元,他讲损失2万元。其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与初始,股票下跌至5元,他将损失2万元。其投资的收益与初始投资相比,也放大了4倍。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更多更快的获得资产性收益,利用财务杠杆开始压缩生活杠杆,通过炒股、炒房、等价差交易获得得资本,尝到甜头之后,往往抵押房地产炒股,甚至继续利用房地产抵押买来的股票做抵押炒股炒房,杠杆比例继续上升。当资产价格上涨,这些杠杆带来的正面效应,获得大量收益的时候,个人往往因为钱来的太容易而昏头,冲动买入大量奢侈品,刺激了生活杠杆。但是,如果资产价格下跌,这些杠杆作用的威力也是巨大的,你所有的资产均可能会化为泡影,成为负债累累的负翁。因此,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在金融创新中要秉持“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
当大家正在热议,怎么把房价在短短几个月里炒高两三倍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其实就是运用了杠杆原理,以小博大,借助银行借款把投资放大,相对于琢磨不透的股市,楼市风险更小,利润更高,更易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