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15年遭遇的大股灾改变了很多投资人的命运,反反复复的暴涨暴跌中折射出的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伴随着2015年股灾的酝酿、爆发,再到平稳、恢复,A股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词语也将被载入史册:改革牛、杠杆、HOMS配资、割韭菜、恶意做空、大救市和野蛮人举牌……2015年,尽管惊心动魄,却已然走过。
“确定性”是水中月镜中花?
在投资交易中,追求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希望能预测下一阶段大盘、个股的涨跌。然后,1964 年奥斯本提出“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征,也就是说,它的变动路径是不可预期的。 1970年尤金.法玛也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所以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短期的走势。
至于为什么在某阶段总会有某些人,貌似对行情有精准的预测?因为在同一时刻,全国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在预测判断,而市场总共只有涨跌两个方向,总有几个人能连续几次预测正确,1000个人预测的话至少有一个人能连续10次准确市场的涨跌,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假象。
但是有那么多人据称能够大概率预测行情,并且他们确实从股市赚了钱甚至是稳定持续盈利。这 个也很好解释,在不贪不惧不侥幸的状态之下,每次交易时预测对了当然好,预测错了严格止损,持续盈利仍是水到渠成。这类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盈利的重 点是不惧不贪不侥幸以及很好的执行力,跟他们预测不预测以及准不准关系不大。2015年的如何躲过股灾?不是精准预测到了股灾,而是利润回撤到一定程度 (比如15%)不侥幸,坚定执行止损,这完全不需要预测。
人类是如此的渴望确定性,但是股市却有可能是随机波动的一面,这显然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常识,短期内要想让大家认可股市是无法预测股价随机,可能在心理上还一时难以接受。没 有关系,第一步我们只需要对市场能否被预测持怀疑的态度即可,我们完全不必因为市场可能不确定而沮丧,因为一定周期内的盈利率是由交易频率、赔率、胜率等 几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胜率(准确率)仅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还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到赔率和交易频率上,优化仓位和止损、止盈参数以及强化执行力,整体还是能 盈利。
一旦承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治愈了贪婪,学会了分散、分步投资,没有任何确定性的理由值得全仓博一个股,避免了遭遇黑天鹅重创账户。一 旦承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即使国家队救市当日——2015年7月6日,也能对涨停开盘跌停收盘能坦然接受,再也不侥幸了。再进一步,千股跌停等各类极端行 情,均能纳入个人的交易计划,益于我们建立完善的交易系统,正确处理各类极端但又关键的行情(往往稍微极端的走势就超出了所有传统分析预测方法的范畴)。一旦承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任何股票理论上可以上涨十倍或者下跌90%,牛市能捂住牛股,熊市能果断止盈,对交易计划的执行力倍增。
小样本概率,大样本无常
虽然多数人难以接受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但只要经历了一两轮牛熊的残酷洗礼,大都能承认市场没有“一定”的涨跌。因此部分投资者开始具备概率思维,只对大概率的机会下注,大概率下重注,小概率下轻注或者不下注。
在牛市上半场(发现概率)——牛市下半场(利用概率,盈利)——熊市上半场(概率被验证失效,产生亏损抵消牛市下半场盈利)——熊市下半场(发现新的概率),反复循环。
牛市或者熊市阶段所谓的经验、大概率,本质上是小范围或者特定阶段特定市场内的伪概率,一旦时间周期向前或者向后拓展,所谓的概率就不存在了。本质而言:小样本概率,大样本无常。
第一阶段牛市上半场(概率形成2014.7-2015.3):
当一轮牛市逐渐起步,我们会总结出以下经验:大盘、个股几乎每次回踩中短期均线之后均能获得强支撑,事后来看止损和高抛低吸都是错误。因此,应当捂股,死捂,这是牛市最大的规律(概率形成)。而能够得出如此经验,应该差不多到了牛市的中期,之前牛市过半也仅获得小幅盈利。
第二阶段牛市下半场(利用概率盈利2015.3-2015.6):
根据牛市上半场的大概率结论,死捂股票的策略,即使每次跌破中短期均线,随后还是再创新高。因此,通过死捂,部分投资者在牛市的下半场有了不错的收获。
第三阶段熊市上半场(概率失效亏损2015.6-2015.12):
之前死捂股票得到了市场奖赏,那肯定轻易放弃之前的经验。然后大盘节节败退,相继跌破10日、20日、60日均线,甚至跌到了120日均线,原来牛市上半场总结的各类经验完全失效,此时才幡然醒悟,妈呀现在是熊市了,不能再死捂。
可惜,一轮牛市的全部利润已经回吐完毕!验证、承认一个概率失效直到放弃使用的代价往往是这个概率所带来的全部收益消失,在不亏损之前,你几乎发现不了概率失效。于是马不停蹄寻找新的大概率。
第四个阶段熊市下半场(寻找新的概率2016——):
继续小心翼翼参与,每次反弹都再下一个台阶,反弹必须高抛,永远有低吸的机会,因此终于又总结出来了市场的新概率:高抛低吸。由于整体趋势还在往下,所以即使高抛低吸但还是落得小幅亏损,但好歹比熊市上半场的亏损少了很多。
再 次轮回,花了整个熊市下半场终于获得高抛低吸获利的大概率经验之后,终于迎来了牛市的上半场,但是每次高抛之后,要么没有低吸的机会接回来,要么止损后立 马反弹再创新高;也就是说熊市最大的经验严格止损、高抛低吸到了牛市上半场,概率又失效了,半场牛市下来仅仅小幅赚钱,差不多才弥补了熊市下半场的亏损。当然,收获还是有的,就是捂股,往死里捂。永续轮回总结类似的经验,发现类似的概率,可能变了一些新的指标,新的参数,但性质一样。
很 多人千辛万苦复盘从K线形态、指标组合中号称找到了很准的方法(大概率),其实只不过是小样本内找到的所谓规律,当我们把统计数据放到全市场全周期时,几 乎任何能上涨的规律后面都能找到同样多下跌的例子。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发现一些市场黑洞即所谓的概率优势,那就闷声发财吧,但是往往这样的机会市场 容量小,要么只出现在套利交易里,多为程序化交易,纯多、纯空的概率优势很难发现。由于大家都在寻找,即使发现了也会很快被大量应用而失效。
那 么,大家可能会想到,能否把4个阶段的规律连起来优化,整体作为一个经验如何,也就是牛市早一点执行死捂股票;熊市早一点坚决止损、空仓或者高抛低吸。大 体思路是对了,背后考验的是执行力的问题了并且,牛熊只是我们最粗糙的分类,在大牛大熊的切换中,我们通过死捂和空仓是可以稳定盈利的,但是市场哪有那么 简单,熊市和牛市之间往往还有更漫长的震荡市,牛熊边界可能是模糊的。
所以笔者认为:相对于70%牛市追涨杀跌、熊市死捂股稳定亏钱的人;20%具备概率思维的人是幸运,勉强走进了不亏的行列,但也是不幸的,这20%的人所追求的概率是个死胡同,就算了专研1万个小时,照样无法出成果,类似于发明永动机。从发现到应用盈利到验证失效亏损再到重新发现新概率,是一个盈亏死循环的过程。
他们沉浸在小样本、特定样本、特定周期、特定市场内去复盘、专研新的大概率,其实本质都是伪概率。其实收益率,是概率、赔率、交易频率三者综合的产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在一个因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