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13年私募赚28倍,更犀利更好强,更爱怼人
巴菲特的股东信誉满天下,他的合伙人信却鲜为人知。
1956年,25岁的巴菲特结束了在纽约的打工生涯(为老师格雷厄姆工作),回到奥马哈打算退休,却意外地开启了长达13年的私募经历,为日后了不起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事业打下牢固基础。
1956-1969年期间,巴菲特每年都给合伙人写信,以汇报投资业绩、交流投资理念,偶尔还直接拿一家公司来做案例分析,告诉大家他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这些信件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巴菲特,不是那个慈祥和气、说话谁也不得罪的老先生,而是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怼天怼地(包括指名道姓批评机构)的青年巴菲特。
那么,哪里才能看到巴菲特的合伙人信呢?
1、如果有耐性读英文原文,可以直接谷歌出原文PDF(找我也行)。
2、如果只想看中文,我发现有两个翻译文本:一个是雪球网友RanRan自己翻译的版本,一个是繁体书《巴菲特的投资原则——股神唯一授权,写给合伙人的备忘录》,作者是杰瑞米·多诺万。
01 巴菲特合伙基金的起源
一个故事的开始总是预示着结局,巴菲特合伙基金的起源也是如此。
1956年,格雷姆决定退休,他希望得意弟子巴菲特可以成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合伙人,但25岁的巴菲特选择回到奥马哈。他的人生规划是退休,然后在家大量阅读,或去大学讲讲课。
巴菲特如此回忆合伙基金的起源:
“我当时没打算创立合伙事业,甚至没想过找一份工作。只要可以自己操盘,我就完全不担心。我当然不想再推销证券给其他人,但在完全偶然的情况下,有7个人,包括几个亲戚,对我说“你以前做股票推销的工作 ,我们希望你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我们的资金。”
我便说:“我不会再推销股票了,不过我会像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2名创始人那样创立一家合伙事业,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当我的合伙人。”
结果我岳父、大学室友和他妈妈、姑妈爱丽丝、姐姐、姐夫和我的律师全都成为我的合伙人。我也投入100美元。这是一开始的情况,完全出于偶然。””
这个起源故事有两点值得留意:
第一,巴菲特原来是打算自己单干的。25岁的巴菲特已攒有一笔存款——作者说有10万+美元,维基说有17.4万美元、相当于2016年的150万美元;同时,他对复利的威力充满信心,甚至曾担心发大财后对家庭不好,担心会养出骄纵的小孩。
第二,巴菲特的最初合伙人都是亲戚、朋友,都是他很关心的人。这影响了合伙基金的收费结构,也奠定了合伙基金的企业文化——始终与合伙人保持利益一致,为他们的利益考虑。甚至,巴菲特在结束基金时,他做了很多他本可以不做的事情,例如推荐另一家私募,代为购买债券,提供投资建议等。
由于个别客户需要从中支取生活费,巴菲特允许客户每个月拿走0.5%的现金做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