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巴菲特点破中国股市:为什么A股持续了10年3000点?看完如梦初醒
事实上,在15年那轮股灾爆发之前,却存在着不少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出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外资机构。与此同时,亦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高管,也提前实现了资金出逃的目的。显然,即使随后的股灾风波杀伤力惊人,却并未对这类群体构成太大的冲击。
不过,与这类具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相比,普通散户却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持续性大举入场的姿态。确实,对于缺乏资金、信息以及技术优势的普通散户而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跟风操作。但是,凭借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跟风操作也为极少数的散户赢得了盈利的空间。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散户而言,跟风操作,
盲目入场的最终结局,也就是陷入深套的尴尬局面了。
显然,这就是中国股市第一个致命性问题,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回顾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实则同时具备了“下跌速度快”、“下跌力度猛”等特点。不过,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大资金大机构与普通散户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其中,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借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实现灵活多样的操作策略。或许,在一个失去理性的下跌市场中,借助一些风险对冲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市值的损失风险。而对于极少数的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更可能利用期现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以及相应的做空工具进行顺势做空,并借此获取暴利。
然而,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因资金门槛的限制,他们却无法及时实现风险的对冲。退一步来说,即使部分散户具备了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门槛条件,却因资金规模占比太小,而轻易遭遇大资金大机构的“屠宰”。
与此同时,在股票市场中,由于普通散户只能局限于单向做多的操作模式,且只能允许采用“T+1”的交易策略。由此一来,实则也剥夺了普通散户日内纠错的机会。于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旦散户买入了某只股票,则在随后的市场杀跌行情下,他们却是无法及时止损出局的。或许,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最好的日内风险对冲方式,就是逢低补仓,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差价的亏损。
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健康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而股市健康发展的意义跟人体的健康一样重要。股市只有健康发展,这种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发展,背离了健康轨道,股市跑得越远,制造出来的问题就越多,到最终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变得步履艰难。而当前的中国股市确实是各方面都应该来正视股市问题,正视股市健康发展的时候了。就此而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股市要平稳健康发展,这显然也是抓住了股市的症结所在。那么,如何让中国股市健康发展呢?个人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加以正视与解决的。
首先是中国股市的定位问题。中国股市开设的初衷是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之后逐步演变为为国企改革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这就决定了A股市场的定位是为融资服务的,融资是中国股市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是凌驾于其他功能之上的。 正是由于融资至上,所以投资功能往往被忽视,投资者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护。而股市的立法与制度设计,也是以融资功能为核心。由于这些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至A股市场因此沦为圈钱市。
其次是制度的不合理与不完善、《证券法》成为“豆腐法”,并不能为股市的发展保驾护航。如制度的不合理,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例,任何一家企业上市,至少给市场带来3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股本4亿股以上的公司上市,限售股规模更是首发流通股规模的9倍。如此一来,随着IPO发行,股市限售股规模越积越大,股市也因此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又如,以《证券法》为例,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顶格处罚也就是60万元,这对上市公司丝毫不能构成任何震慑作用,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屡禁不止。
其三是投资者保护不力,投资者利益总是受到伤害。由于股市以融资为中心,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有利于融资来进行,如此一来,投资者利益就成了牺牲的对象。投资者保护因此成了股市的软肋。以欣泰电气退市为例,作为欺诈发行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理应赔偿投资者的全部损失,但该公司却以“无力回购”为由,不兑现回购承诺,以至最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赔偿。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股市因此背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各种问题也因此层出不穷,进而导致股市步履艰难。因此,股市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正视上述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否则,股市很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巴菲特开始被街头巷尾的投资界外行们谈论,是从1986年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前10名开始的。从那时起,巴菲特的资产以稳健且迅速的增长速度,长期在前十中占有一席。在过去的40年里,他投资组合的CAGR已经达到了20%,成为了世界公认的股神,去年召开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看了下财经媒体,几乎都大篇幅的报道了股东大会和巴菲特老爷子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