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1985年向股东提出了哪三个股利选择?
(1)继续将盈余转投资,不发放现金股利;(2)发放营业盈余5%到15%的现金股利;(3)以一般美国产业的股利发放标准,发放盈余40%到50%的现金股利。在所有回应者之中,有88%的大多数人倾向保持原来的政策。这项对于股东信心的最终测试,促使公司将100%的盈余用于转投资。柏克夏的股东对巴菲特深具信心。
有时候,股利的真正价值会被误解。同样地,回归盈余给股东的第二种方法—购回股票—也会被人误解。事实上,从各方面来看,采取这种作法对股东的利益较不直接,也不具体,同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巴菲特认为,以购回股票的方式处理盈余,报酬会是双倍的。如果当时的股票价格低于它的实质价值,那么购买股票是很正确的作法。假设某公司的股价是50元.而它的实质价值应该是100元。那么每花一块钱购买股票,所获得的实质价值就有二块钱。这种交易的本质对于选择继续持股的股东而有,是极为有利的。
除此之外,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如果企业主督积极地投人股市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就表示他们以股东的利益为第一优先,而不是只想草率扩展公司的架构。这样的立场带给市场利多的讯息,并吸引另外一批投资人,他们寻找能够增加股东财富的绩优公司作为投资目标。通常,股东会有两次的获利,一次是在初次买人股票时,以及在股市投资人对这个股感到兴趣时。
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股东赚取大笔的现金流量。因为赚取的现金,比转投资于本业所需的资金大了许多.所以经营管理阶层面临二个需要以理性判断的抉择:将多出的盈余归还给股东,或将钱运用在新的投资机会上,以获取利润。巴菲特倾向于将公司的超额盈余回馈给股东。当凯瑟琳·葛兰姆担任总经理的期间,华盛顿邮报公司是报界第一个大最买回本身股票的报纸公司。在1975和1991年之同,公司以令人难以相信的每股60美元价格,买下自己43%的股份。
除了将超额的收益回馈给股东之外,华盛顿邮报公司也购买了几个有利可图的企业。1986年,公司从首都集团购买有线电视事业,而使首都集团有足够的财力收购美国,“播公司电视网。
90年代初期,报纸企业的生态有了改变。199(〕年,美国面临经济不景气,中大西洋区尤其严重。当年《华盛顿邮报》的销售量和盈余严重下跌。这次的经济不景气,对‘水牛城新闻报》和《华盛顿邮报》都造成了伤害,巴菲特承认他自己也感到相当讶异。他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次的下跌是预期中经济循环的一部分,或是令人担心的—代表报纸企业生态长期的改变。
巴菲特的结论是,与美国一般的产业相比,报纸仍会保持它平均水准以上的业绩,但是其实质价值将会比他或任何其他媒体分析师稍早所预铡的低,因为报纸失去了他们的价格弹性。在几年当中,经济活动减缓,广告商也缩减开支,报纸仍然能够藉由提高广告费率来维持利润。如今报纸已不再是垄断事业,广告商已经找到更便宜的方式与他们的顾客接触:有线电视、直接邮购和附在报纸内的广告夹页。广告经费分散于更广的媒体选择上,所以报纸在广告媒体上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到了1991年,。巴菲特深信报业获利能力的改变,不仅表示长期永久的环境改变,也和暂时性景气循环的变化有关。他承认“事实是—报纸、电视以及杂志的经济特质,已经开始类似于一般企业.而不再是拥有特许权的特权阶级。”经济景气循环的改变对短期盈余虽有伤害,却不会减少公司的实质价值;永久性的改变则不仅减少盈余,也减少公司的实质价值。然而巴菲特表示,华盛顿邮报公司实质价值的改变,和其他的媒体公司比较尚属中等。理由有二:首先,邮报五千万美元的长期负债,和它四亿美元的库存现金,要偿还负债足足有余。在公开上市的报纸中,(华盛顿邮报》的确是惟一没有负债的。“结果”,巴菲特表示,“它们的资产价值并不因负债,而有显著的下跌。”其次他强调,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营运状况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