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问:“管理心理能量”是什么意思?我们有很多种管理心理能量的方式,但是我们从没想过这点。比如,当我们的情绪受伤(比如被侮辱了)后,我们的情绪能量就加剧了,然后我们变得很愤怒,是不是这样?我们是如何发怒的?因为我们感到被侮辱了。根据思维内容不同,我们的思维能够给伤口增加能量或减少能量。如果我们的思维是毁坏性的,那么我们就加剧了伤口中的消极能量。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决定消极能量的程度,也可以决定何时停止加剧消极能量,也可以决定增加积极的能量。然而,如果消极能量很大,停下来就很困难。和通过一次经历疏导消极思想相比,是不是在自己愤怒的时候控制心理能量更难?
同理,如果我们的思维是积极的,我们可以去除伤口中的情绪能量。我相信本书的读者都已经注意到了,如果一个人很生气,他是听不进去任何意见的。当我们听不进去别人的理由时,我们等于不愿意管理自己的心理能量。一个人生气时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因为他知道别人的意见会改变他的感受。他知道如果自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一就会改变自己的感受,他就会对外部环境有不同的体验。如果他不愿意改变一不管有什么好处,他就不会改变思维以体验到那些好处。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自己的心理环境。当然了,如果为了毁灭性的目的而管理心理能量是可能的,那么也可以为了建设性的目的而管理心理能量。这里的关键概念是意愿和目的。意愿就是指有意识地指导思维去改变内部没用的事物。
思维是非常有力的工具,会在心理环境中引起变化。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去改变、转换、增加、去除不同的心理元素的性质。思维是一种能量形态,也许和电或光没什么区别。它们会影响物理环境,当我们说出我们的想法时,我们就对物理环境产生了影响,同样还会影响心理环境。当我们用思维去指导内部时,我们基本上是把一种能量当作是工具,我们用这种能量改变了另外一种能量的持续性和组成,就像我们的思维改变了一个信念,或去除了痛苦记忆中的消极能量一样。
正是因为思维内部有天生的力量,所以人们对于外部信息(其他人表达的思想)是有防范心理的。每个人都本能地认为,如果我们让自己想到了某些事,这个思维过程就会改变自己内部的事物。一旦内部的事物发生了改变,我们对外部的认知和体验就不同了。如果我们现在不想改变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回避对这种关系有威胁的信息。改变的前提是愿意改变。
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更多地了解自己),如果我们不愿意有意识地让自已的心理更加成熟,那么我们就不会去思考、分析和创造。我们在感到痛苦和不满的时候可以通过思考、分析和创造等能力找到出路。痛苦的记忆会导致我们陷入痛苦的循环之中。故,在本质上,我们天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是为了帮助我们治疗情绪创伤,这样我们就能认识到环境中有用的事物以克服恐惧心理。我们要通过学会管理心理能量以学会治疗心理创伤。通过把痛苦的记忆放在潜意识中以忘记痛苦的记忆,这种方法并不会减少痛苦的记忆对认知的影响,也不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天生都有创造的能力。我们可以脱离信念、记忆和联想而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了解环境的真实情况。摆脱当前的限制(信念、痛苦的记忆和错误的联想)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或我们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痛苦的基础上成长、提高和进化,我们个人如此,我们的文化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补偿的力量。然而,你要注意:有能力做这件事,不代表有能力做那件事。必须先掌握了技术,才有能力去做事。举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满足需求或实现目标投射到未来。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创造性地使用了想象能力。我们只是通过想象把记忆中已有的或已经相信的事物投射到了未来。我们的思维也是同理。大部分情况下思维来自我们当前的信念和记忆,这样我们的思维和现状是一致的。要想创造更理想的未来的我们,我们就要把想象投射到未来。我们投射的事物和内心已经存在的事物有直接的关联,除非我们想象的事物和我们已知的事物不同。
别人教给我们的规则和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才是真正的限制,它们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我们相信的事实或我们已经体验的事实。无论内部和外部有多少规则,哪怕我们的思维违反了规则,其实我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地探索任何可能性并采取行动。如果我们不想思考如何实现更加幸福更加满意的生活,不想做出改变,那么我们就不会去思考、分析和创造了。
在同样的一直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一再感到同样的痛苦,这表明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的更满意的选择。我们认知的事物和已知的事物是直接关联的。要想看到其他的选择,而不是我们的信念、记忆和联想锁定的认知,我们就要了解未知的事物。故,要想摆脱不满的状况,我们就要开放思维,思考未知的事物。环境总是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能给我们带来爱、和谐、幸福和成功,或者是绝望、失望、愤怒、憎恨和背叛。因为在任意时刻环境并不知道解读自己的信息,所以我们的内心能决定我们的结果。每个人都是这样。还记得第10章里面免费送钱的例子吗?你可以选择漠视,也可以选择感到恐惧,但是你还可以选择快乐的现实。任何人想要钱,这个人都会给钱的。不同的解读就代表了不同的现实。
创造力意昧着成长和改变。创造这个单词意味着带来以前没有的事物。如果事物已经存在了,那么就不是创造出来的。要想正确地使用我们的想象,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已知事物之外的其他事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创造性地想象,你可以考虑质疑内心某些事物的效用性,你会吃惊地发现这种方法能带来很多激动人心的其他选择。否则,我们的记忆和信念只会让我们按照过去的思路思考未来,这样导致我们的体验还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没有改变自己的心理框架来认知不同的事物,所以也许名字和地点变了,但是状况却没有改变。
“需求是发明之母!”换句话说,为了节约时间、节约金钱或赚钱而发明新机器、设备和步骤和“创造新的你”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体验成功和更加满意的生活。需求会促使你思考如何扫除障碍,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步。障碍作为一种阻力则会阻止我们扩大我们的信念和记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克服障碍。这种力量就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意愿。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的知识还不够完善,我们还需要了解新事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一点,我们也比较容易感到满足。任何事物都在进化之中。也许看起来并非如此,但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之中,都会有所不同。从物理层面来说,新的细胞生成了,老的细胞死去了。从心理层面来说,每一秒钟我们都会体验到一些事物。每次体验都增加了内部环境中的记忆或信念。记忆和信念合在一起形成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会影响我们和环境的互动方式。当我们和环境互动时,我们就改变了环境,这样就创造了新的环境,让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因为万物都在运动着,运动导致了改变,所以说万物都在进化之中。即使是古老的山岳,也会慢慢地变成小石头,最终变成了沙土。
我提到了进化的概念(我们的知识总是不够完美),我的重点是想说错误并不存在的。错误只是指出我们还不知某些事物,我们需要去了解这些未知的事物。到底什么是错误?我们在出生时当然不知道错误的概念或定义。如果让小孩独处,他们会和环境互动以满足求知的欲望并实现成长,最终他们会发现他们做的事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别人的标准不一致。所有的小孩都希望被别人认可。
我们定义错误的标准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把他们的定义传授给我们了。他们在环境中感到痛苦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的体验,所以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框架,这个心理框架就是他们传授给我们的定义。换句话说,我们不知道无知和智慧之间的区别,我们同时继承了他们的无知和智慧并传承下去了。我们在传承智慧的同时,把没用的事物也传承了,但我们却以为传承的是真相。
当我们成人后,我们会把我们认为的关于错误的定义灌输给小孩(还以为在帮助他们),其实我们把痛苦传递给了下一代。如果.我们能从错误中总结到知识,那么错误就不复存在了。此时,因为我们已经学到了知识,所以我们体验的不再是错误,也不是痛苦。然而,如果我们还没有从自己的体验中总结到知识,我们反而还想帮助别人,甚至迫使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思做,当然了,我们还以为是为了他们好。为了帮助别人避免犯错,我们会让他们感到痛苦,情绪痛苦或身体上的痛苦,实际上是我们创造了恐惧心理循环。因为恐惧心理会阻碍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的理解和洞察都是有限的。在现实中,就像我们的父母把他们未解的痛苦强加给我们一样,我们又把未解的痛苦强加给了我们的小孩。这个过程会一代传一代地循环下去,直到有人下决心用自己的创造性力量打破这个循环。
要想从进化的信念开始操作,要想自然地从我们做的选择中学到知识,我们必须改变给错误下的定义。上一段说到的信念阻碍了我们认知到更满意的生活方式。错误基本上就是痛苦的同义词。我们有无数种方法避免承认错误,这样我们就可以回避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自我成长和提升生活的机会。即使是我们犯错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情况,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次犯错了。故,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我们内心的某些事物影响了我们的最佳判断,它更容易影响我们的行为。
前面有个例子,说人们在感到被侮辱的时候会发怒,此时给错误重新下定义的可能性不大。要想改变定义,我们要学会如何改变心理能量,去除能量,或者是消除能量的消极属性,这涉及到一些技术。要这么做的话,我们就要从我们的各种体验中学习,而不是逃避,感到痛苦或惩罚自己。只要没有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关于错误的定义,我们就能客观地监视自已完成目标的过程。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行为和目标不一致,那就说明我们的信念和步调不协调,和目标不协调,或者说是我们没有正确的资源。无论如何,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确实要学习什么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