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环境和状况下决定我们感受(爱和恨、幸福和愤怒、自信和害怕等)的能量并非来自环境。这些感受和情绪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了,当外部环境和我们内心过去的体验发生了吻合时,我们就能自动地感觉到这些情绪。举例说明,假如说父亲用一只手提着小孩,另一只正在打小孩,嘴里还在说:“你这个笨蛋"。小孩是第一次听见有人骂他笨。也许小孩不知道笨蛋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但是他的身体和耳朵很痛,他就把痛苦和这个单词联系起来了。从那时开始,在他的心理环境中,笨蛋这个单词就成了消极的能量。因为他已经体验过了这个单词一他的心理环境区分了这个单词的意义,当他在以后听到这个单词时,他就会意识到。考虑到他理解这个单词的过程,他的认知会如何影响他的体验?无论何时,只要他听到了笨蛋这个单词,他就把这个单词和心理环境联系起来,并体会到身体上的痛苦。外部环境要像第一次一样影响他吗,一定要打他吗?不用。只要他听见了笨蛋这个单词,他就会感受到痛苦。自从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单词之后,痛苦就存在于他的内心了,所以痛苦的感受不必来自外部环境。如果父亲在打他时并没有导致他痛苦的意思,那么结果会有不同吗?结果还是一样的,因为他正在经历疼痛时听到了这个单词,所以他把这个单词和痛苦联系起来了。他能体会说他是笨蛋是为了他好吗?他无法体会到。因为他过去并没有在快乐的时候听到别人说他是笨蛋,他无法做出区别。从环境的角度来说,笨蛋只有一个含义。另外,每次当他听到笨蛋这个单词时,他就会加深内心的痛苦,消极能量也会增强,所以他有可能永远无法做出新的理解。从第一次经历开始,他就把笨蛋这个单词和他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了。
在任意时刻,环境能够给人带来的体验是多种多样的。除非处于学习状态,否则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换句话说,我们内心已经存在的(记忆、不同的特点、联想和信念)形成了我们的体验,我们内心的体验和外部环境提供的体验可能不同。当我们处于学习状态时,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为了了解环境的本质,我们会接受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我们的体验形成了我们的理解的意义,我们理解的意义形成了我们对未来的体验。让我来解释这个概念。1987年,我正在看芝加哥当地的电视节目《芝加哥恶作剧》。节目内容是一些当地的社会名流互相开玩笑。在其中一集,电视台请了一个人站在密歇根大道旁边,手上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送钱一仅限今天”(如果你不了解芝加哥,我解释一下,密歇根大道有很多漂亮的专卖店和时装店)。电视台给了这个人很多现金并告诉他,只要有人要,就给对方钱。当你想到密歇根大道是本市最繁忙的大道之一,如果很多人经过这个拿着牌子的人,会有多少人找他要钱呢?
所有经过的人中间,只有一个人停下来说:“不错!我可以拿25分钱坐公交车吗?”剩下来的人根本不愿意接近这个人。因为没有人找他要钱,这个人很沮丧,他略带哭腔地说:“你们要钱吗?请来这里拿,我发不完啊。”每个人都是从他旁边匆匆而过,似乎他并不存在。他走上去问一个生意人:“你想要点钱吗?”生意人回答说:“今天不需要”。他对生意人说:“机会难得啊。”他想给生意人一把现金,他说:“请收下吧。”生意人简单地说了一声:“不”,就走了。
在本例中,环境在表达自己,但只有一个人的心理结构让他认知了环境的意思。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的内心和真实的环境状况并不匹配。除了那个要25分钱的人,其他人看到牌子时,他们不会心里想:“太好了!有人要送钱给我,我能拿到多少呢。”
因为我们通常不相信有人会送钱给自己,所以人们的反应是正常的。通过别人的行为,我们能发现有人是相信的。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免费收到钱,他们在经过的时候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故,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人一他们就会对这次机会视而不见。实际上,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个人疯了,所以很多人在行走时要绕开这个送钱的人,以避免直接接触。
然而,环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牌子上写的“免费送钱”是真实的,但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环境不相信“免费送钱”,没有认知到这个真相。这个例子说明了每个人相信的东西、认知的东西和体验的东西是一一对应的。除了一个人,其他人都不相信免费送钱,他们都认为这个人疯了,因此他们的体验和环境不一致,是错误的体验。这些人对环境信息赋予的意义和环境本身提供的意义不同。如果说环境没有接受这些人赋予的意义,那么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体验。其实还有很多种体验存在的,只要某个人的信念相信这种可能性,他的信念和体验就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