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笔者身边不少德国人在体验了中国的移动支付以后,大写的服气,深深觉得德国落后中国20年。前阵子那个网红德国胖子阿福还给默克尔写了公开信,呼吁德国向中国学习转型无现金社会。他说:“中国朋友一直在学习德国的工业4.0,是时候德国人也该向中国学点什么了。”
欧美的移动支付为何发展缓慢?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问法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何发展神速?
下面试着以德国和中国为例浅析。
原因之一,个人信息保护的差别。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遇到新鲜有趣的app就下载安装,很少有人介意个人信息被采集,更不纠结大数据对自己生活产生的潜在风险。而德国人完全不同。许多老年人比较保守,坚持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不使用智能手机;有些精通IT的年轻人清楚地知道信息时代数据采集方式,因此拒绝诸多流行app采集自己的数据;尤其是涉及到支付,多数人都担心潜在安全风险,不愿意把银行信息授权给移动支付平台,宁肯采用银行卡或者现金支付;更有知识分子坚持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反复呼吁用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而这样的思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同时,德国和欧盟执行比较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这对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转和维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原因之二,文化差异。中国人相对比较灵活,德国人更趋向于保守。面对新事物,中国人一边尝试、一边完善相应的规则和法律制度;而德国人则希望先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降低风险,然后才敢尝试。于是乎,中国用户已经摸着石头过了河,德国人还蹲在河边研究石头呢。
其实,欧美并非没有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平台。脸书、推特、谷歌、whatsapp……都有潜力参与和推进移动支付的普及。Paypal近年来也一直很努力开拓市场,用户数量持续稳定增加,但并没能像支付宝、微信支付那样实现爆发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