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导火索
索罗斯1997年点燃亚洲金融风暴首先从泰国开始,就是看到了泰国货币政策中的不诚信行为。靠多发货币刺激经济,必定会是虚胖,汇率必然要下降;如果不下降,在这其中就会有机可乘。
索罗斯正是看中这一点,发动了对泰铢的攻击。因为索罗斯清楚地看到,按理说当国内政府需要增发货币时,应当同时通过国际金融汇率调整来对本国货币进行相应贬值。可是泰国政府并没有这样做,依然保持着固定汇率,用国内“含水率”过高的货币欺骗别国,与含金量不变的国外货币进行交换;然后用这种国外货币采购国外商品,实际上就是在“非法获得”国外的劳动成果。在索罗斯看来,这是一种市场商品交换中的极端不诚信行为,理应受到打击和教训。
可以看出,这时候索罗斯认为自己攻击泰铢并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捣乱”、“破坏”,相反还颇有一些“替天行道”的味道。当然,不仅仅是索罗斯,其他国际金融炒家大概也都有这种想法。这不是他们的观点有问题,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就必然会有这种新发现,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思路决定出路”。
在这次行动中,索罗斯一方面通过地下钱庄偷偷地暗中购买泰铢;另一方面,利用泰铢和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公开进行抛售,换取美元,轻而易举地就把泰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掏得一干二净,直至在货币交换过程中出现现金链条断裂。
现金链条断裂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泰国政府的货币交换市场面临崩溃,这无论对泰国经济还是政治都构成一种致命打击。所以,泰国政府绝不允许这种情形出现。这时候的泰国政府要竭尽全力维护货币交换市场,在所有“弹药”都用完的背景下,才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从而彻底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对此,索罗斯并不认为自己在点燃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什么负罪感。他说,如果不是他进行炒作,亚洲金融危机照样会发生。这是不是在推卸责任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如此。
因为目前的全球资本运作已经浑然一体,在这个多种货币流动所构成的全球货币体系大循环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存在上述“不诚信”行为,从而出现类似于上面泰铢这种易受攻击的局面,产生局部现金链流动危机;这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又会导致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看,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不能算是索罗斯引爆的;至多只是索罗斯最早发现了这其中的漏洞,进而走上去把这个漏洞撕得更大,引发更多的人集体攻击,最终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推倒了这一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