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款三亿人都在用的App”这句广告词从一亿变成三亿,刚好和公司的成长时间一样,用了三年。
三年之后,拼多多又开始在美国申请上市,这样的上市速度同样令人大吃一惊。
成立不足三年的拼多多赴美上市
按照招股说明书来看,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累计亏损13亿左右,这样的亏损业绩在A股根本不可能上市,所以它的上市地点在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而言是一块宝地,因为它能够给公司的发展透支未来的空间。
在电商中拼多多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对比一下它与京东、淘宝的数据,就会发现它的成长性的确是非常快。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拼多多用两年时间获得全年GMV(网站成交金额)超过1000亿的成绩,同样的数据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用户规模上,截至到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已经是2.95亿,相比同一时间段内,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为3.02亿,拼多多大有超越之势。
其实根据我在京东实地考察时候的感受,包括京东的运营也承认,拼多多的火热程度已经超过了京东。
拼多多如何一跃成为黑马?
拼多多能够在三年的时间里发展到这一步,主要是在于它的玩法跟别人不一样,是一种“电商”+“社交”的玩法,把微信的功能运用到了极致。
在流量开发上它也很有想法,最主要的是把微信支付功能充分利用起来,把在电商领域一直没有开发的中老年人市场做了开发,应该讲,拼多多是电商进入成熟时期,技术充分挖掘时代的产物。
拼多多还善于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追求物美价廉的一种常态心理,采用“拼单”的方式,吸引了消费者眼球。此外,像“免费拿”和“砍价”活动,完全是利用消费者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到渗透不同圈子的营销模式,堪称“电商版Facebook”。
在营销方面,拼多多也特别舍得花钱打广告,拼多多的广告随处可见,所以知名度提升的也非常快。
拼多多为何急于上市?
根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计划募集资金才10亿美元左右,甚至赶不上它C轮融资时候的规模,要知道,今年4月,由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C轮融资就达30亿美元。
为什么才过两个月就又要去美国上市,融资10亿美元呢?
一方面,是业务转型的需要,拼多多过去是做自营业务,现在要做平台业务,而我们都知道,做平台业务的话,它跟淘宝、京东就面临着正面的拼杀。今年淘宝上线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App,京东也上线了“京东拼购节”,都是主打爆款低价小件商品,对拼多多构成正面的碾压。
另外一方面,我们之前也说过,随着中国十年烧钱模式的新经济的发展走到了尽头,现在流动性开始偏紧,今后可能在机构市场融资会难度越来越大。所以趁着新经济还在风口浪尖上,拼多多抓紧多融资钱,做好资金的储备。
因为说到底,拼多多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变革,你说它有技术含量,它确实有;你说它技术含量不高,也对,也就是说门槛不是很高。再加上风向随时变,今天是拼多多,说不定明天又有更具攻击性的新电商玩法出现,拼多多可能很快就成为过去式。
所以出于种种考虑,拼多多抓紧现在的势头上市,对于公司本身来讲,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